戚元敬

南塘守蓟门,上书论边事。

七害与六失,极之以四弊。

所言诚晓畅,执政可其议。

筑台二千里,财用亦已费。

号令既严明,器械犹犀利。

不恃彼不来,恃我实有备。

在镇十六年,虏骑莫敢至。

当时遣大臣,三岁一阅视。

督抚不掣肘,诸将受节制。

乌虖谁之功,江陵方在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郑孝胥所作,题为《戚元敬》。诗中赞扬了南塘守将戚元敬在蓟门戍边时的才能和策略。他提出了针对边境问题的七害六失四弊之策,见解清晰,得到了执政者的认可。尽管大规模的军事建设耗费了大量财力,但边防设施坚固,号令严明,武器犀利。戚元敬依靠充足的准备而非敌人的不来,成功抵御了十六年无虏骑侵犯。朝廷对此高度重视,每三年派遣大臣巡查一次,确保督抚和将领的职责明确。诗的结尾提到,戚元敬的成就归功于当时在位的江陵官员。

这首诗通过叙事和议论,展现了戚元敬的戍边功绩和朝廷的明智决策,体现了对边防稳固和国家安宁的重视。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纪戚南塘语

臣官为创设,诸将所不顾。

视之如缀疣,安从得展布。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古人

古人不朽处,端在历困穷。

精光难磨灭,厄极乃愈充。

在彼实不幸,后世称其工。

我缘溺文辞,每思蹑高踪。

异哉非人情,易地恐靡同。

中年寄边锁,郁郁常填胸。

谓渠如我今,意态必甚雄。

何为苦求去,志在菰芦丛。

丈夫惜自贬,安能伍狂童。

好收斗牛气,吐却沧江虹。

形式: 古风

伏波庙

水挟双溪急,山蟠百越多。

祠堂空徙倚,松竹任婆娑。

别欲营高阁,何须附伏波。

一州推绝景,来看坠金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龙州岁暮

宿业堆山落极边,风怀逝水送中年。

登楼怅望忽至此,击柱悲歌休问天。

世短意多谁会者,昨非今是自超然。

如何一片功名兴,不及江湖在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