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柳絮

点点离魂如雨。轻狂随处。

天涯不识旧章台,更阻断、游人路。蓦地送将春去。

燕慵莺怃。飘飘闪闪去还来,拾取问、浑无语。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鉴赏

这首《洛阳春·柳絮》由明代女诗人叶小鸾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景,充满了哀婉与思乡之情。

“点点离魂如雨”,开篇即以“离魂”二字,赋予柳絮以人的灵性,仿佛它们是离人魂魄的寄托,随风飘散,如同细雨般轻柔而密集。此处运用比喻,将柳絮比作离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絮在春风中飘荡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轻狂随处”,进一步描述了柳絮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状态,它们随风飘至天涯海角,无处不在,却也无处可依,象征着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天涯不识旧章台,更阻断、游人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天涯海角的柳絮,仿佛不认识曾经熟悉的“旧章台”,这不仅是指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同时,柳絮的飘散也阻断了游子归家的道路,加重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蓦地送将春去。燕慵莺怃。”这两句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燕子懒惰,黄莺哀伤,它们对春天的离去表现出不舍和无奈。这里通过描写自然界的现象,暗喻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

“飘飘闪闪去还来,拾取问、浑无语。”最后两句诗以柳絮的飘忽不定、来去无常,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即使诗人试图捕捉或询问柳絮,寻求答案或安慰,但最终得到的只是沉默,无法得到解答。这种无力感和孤独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痛苦。

整首词通过柳絮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面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哀愁。叶小鸾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地描绘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04)

叶小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瑶期,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 字:琼章
  • 籍贯:吴江(今属江苏苏州)
  • 生卒年:1616~1632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秋思

红绡秋锁小栏西。绿鬟鸾镜低。晓妆初罢思依依。

徘徊花影移。沉水爇,绮栊垂。闲愁不上眉。

鸳鸯新绣裌罗衣。初寒半暖时。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阮郎归.秋夜

风飘黄叶怆辞枝。楼前处处飞。闲来无闷亦凄其。

方知秋气悲。堪叹处,可怜时。倚栏空自知。

徘徊魂梦欲何依。沉吟黯黯思。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虞美人影.春日

海棠睡惹流莺恼。又是清明过了。杨柳水边多少。

愁绪萦芳草。杜鹃枝上东风悄。碧玉栏前人杳。

一夜绿娇红老。只恐春归早。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

凤来朝.春日书怀旧作

小院闲无事。步花阴、嫩苔雨渍。

弄明光、几叠琴弦腻。曲槛畔、情何似。

静对圣贤书史。一炉香、尽消梦思。翠幕外、东风起。

不觉又、欲瞑矣。

形式: 词牌: 凤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