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笋行

半夜春山试雷雨,惊起蛰龙初出土。

野人不惜苍苔古,掘得嘉餐自烧煮。

满盘明玉远飘风,一箸鲈鱼味差苦。

竹斋食罢竹阴午,竹里行吟傲簪组。

君誇食肉君固卑,我誇食笋我亦痴。

阿蛮丰腻飞燕瘦,意态虽异要皆奇。

君不见天随先生贫食杞,又不见关中客卿肥刺齿。

丰俭不齐皆有理,彼此相忘聊尔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食笋行》描绘了诗人对食用竹笋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从春夜雷雨惊醒蛰龙,到田野间挖掘竹笋,再到竹斋内品尝竹笋的全过程。诗人通过“半夜春山试雷雨,惊起蛰龙初出土”这一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野人不惜苍苔古,掘得嘉餐自烧煮”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他不吝于在苍苔古木间寻找美味,亲自烹饪,体现出一种质朴而纯粹的生活态度。随后,“满盘明玉远飘风,一箸鲈鱼味差苦”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竹笋独特的口感与风味,仿佛是满盘晶莹剔透的美玉,在清风中轻轻摇曳,与鲈鱼的苦味形成鲜明对比,凸显竹笋的鲜美。

“竹斋食罢竹阴午,竹里行吟傲簪组”描绘了食后的情景,诗人独自在竹林中漫步,享受着竹荫下的宁静与自由,远离官场的束缚,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最后,“君誇食肉君固卑,我誇食笋我亦痴”表达了诗人对不同饮食选择的个人偏好与价值判断,认为食肉者低俗,而自己偏爱竹笋,虽为痴人所笑,却也乐在其中。

“阿蛮丰腻飞燕瘦,意态虽异要皆奇”通过比喻,进一步阐述了食物与人的形象之间的关联,无论是丰腴如阿蛮,还是纤瘦如飞燕,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魅力。最后,“君不见天随先生贫食杞,又不见关中客卿肥刺齿。丰俭不齐皆有理,彼此相忘聊尔耳”总结全诗,指出无论贫富,食物的选择都有其道理,人们应相互理解,不必强求一致。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独到见解,更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人性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题史廷直郊居

黄金转手尽,郊居掩清昼。

山容凉肺腑,竹意净怀袖。

入门编简香,无复更铜臭。

君看道南院,岂识元德秀。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棕花

斫破夜叉头,取出仙人掌。

鲛人满腹珠,鮰鱼新出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养]韵

戏赠王推官诚中

乃祖赋混成,津涯极深远。

家学到诸郎,文字复清婉。

今作劾鼠吏,于理诚未稳。

怒草三千牍,驰驿奏龙衮。

上问今安在,幕职补阆苑。

召赐数刻对,叹息相见晚。

纵未置青琐,亦应校黄本。

九万里扶摇,忽若驰峻坂。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送赵元思司法

谁不从王事,夙夜独匪懈。

休沐犹坐曹,伏日不归廨。

平生熟大法,馀事工小楷。

自称霹雳手,作县真癣疥。

董宣虽强项,临事中实骇。

从君学吏礼,稍稍识起拜。

今当告别去,何以赠行迈。

二十罚自亲,此理须少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