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

黔首厌秦暴,龙德奋炎刘。

英雄乘天诛,拔剑起相仇。

天风隳陵谷,飞云扬九州。

天下事既定,怀土未遑休。

置酒宴高台,中厨进庶羞。

悲歌落林木,父老皆涕流。

功臣日菹醢,壮士从何求。

至今丰沛间,长顾使人愁。

故乡帝所爱,零落遗旧丘。

大运各有终,圣贤谁能留。

焉知万岁后,魂魄复来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歌风台》诗,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秦末汉初的历史风云,以及对功臣壮士命运的感慨。

“黔首厌秦暴,龙德奋炎刘。”开篇即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述了秦朝的暴政让百姓深感痛苦,而刘邦(炎刘)凭借龙德之气,崛起于乱世,成为新的领袖。

“英雄乘天诛,拔剑起相仇。”接着点明英雄们在乱世中为正义而战,拔剑对抗强敌,体现了他们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

“天风隳陵谷,飞云扬九州。”运用自然景象的变迁,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与英雄们的功业流传四方。

“天下事既定,怀土未遑休。”在天下统一之后,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们远离故土、无法享受安宁生活的遗憾。

“置酒宴高台,中厨进庶羞。”描绘了英雄们在胜利后的庆祝场景,虽有美食佳肴,却难掩心中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

“悲歌落林木,父老皆涕流。”通过父老乡亲的反应,进一步渲染了英雄们功成身退或遭遇不幸时的悲凉氛围。

“功臣日菹醢,壮士从何求。”指出功臣壮士的命运多舛,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至今丰沛间,长顾使人愁。”强调丰沛之地,即刘邦起家之地,如今仍让人感到忧愁,反映了历史的深远影响。

“故乡帝所爱,零落遗旧丘。”表达了对英雄们最终归于尘土的哀叹,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大运各有终,圣贤谁能留。”总结历史的规律,指出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最终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焉知万岁后,魂魄复来游。”以疑问句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英雄们灵魂可能再次游荡人间的想象,充满了哲思和浪漫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用谢玄晖入朝曲分韵送马中丞赴南台得收字就用其体

金陵郁迢递,行旆暧悠悠。

兰台清露集,松庭积霭收。

白鹭回修渚,朱凤矫崇丘。

离离曳青绶,晔晔振彤驺。

远甸芳风散,神都旭景浮。

临轩结冲想,还车宁久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秋日怀揭翰林二首(其一)

凉风吹庭树,天地何萧索。

玄蝉寂不鸣,群鸟飞相失。

寒气日以至,谁能无家室?

驱车望江介,道路焉可述。

河济无安流,原野皆荡潏。

稷黍宁复遗,草木但蒙密。

虎豹无时号,蛇龙多夜出。

对此不能言,怀人易成疾。

形式: 古风

秋日怀揭翰林二首(其二)

远行去乡邑,单栖无匹俦。

黄鹄鸣中天,夙昔乖所求。

东西无恒舍,南北异遨游。

同居更离处,谁能心不妯。

日月逝无厌,弦望疾若流。

咫尺踰千里,翘思若三秋。

白露凄以降,寒风忽我遒。

兰芳委岩谷,蔓草靡道周。

君子多思念,感物谅怀愁。

河海岂无梁,风波安可由。

且复加餐饭,无为增隐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雪中送宋上舍仲敏归滑州省亲

北风何烈烈,雨雪亦雱雱。

游子去成均,将归古灵昌。

诗书岂不乐,岁晏怀我乡。

我乡伊可怀,父母在中堂。

休告亦有时,定省焉可忘。

浮云踰大伾,白日照宣防。

子行日已至,送者各尽觞。

当歌念远游,令我愧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