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读山海经(其三)

我闻兴宁中,龙书满山邱。

许君及杨羲,灵气相与俦。

真经有渊源,此书导其流。

逝追长史辙,改字为远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黄淳耀之手,名为《和读山海经(其三)》。诗中提及“兴宁中,龙书满山丘”,描绘了一幅古代文献遍布山野的壮丽景象,隐喻着知识的广博与传承的重要性。接着,“许君及杨羲,灵气相与俦”一句,将两位历史人物与灵气并提,暗示了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与贡献,如同灵性与智慧的结合。

“真经有渊源,此书导其流”则进一步强调了经典著作的源头与指导意义,它们是知识河流的源头,引领着后人不断探索与学习。最后,“逝追长史辙,改字为远游”表达了诗人对先贤足迹的追随与对知识的渴望,愿意像古人一样,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以求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古代文献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对个人精神成长的向往。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收录诗词(492)

黄淳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读山海经(其四)

仙人紫清妃,偶景匹阴阳。

假合夫妇名,二曜同久长。

凡夫想搔背,终不见神光。

咄哉张陵术,误人赤与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读山海经(其五)

短世积悲愁,愆房生爱怜。

舟车载人罪,送入罗酆山。

高真发慷喟,嚾嚾有苦言。

世智等蜉蝣,不思龟鹤年。

形式: 古风

和读山海经(其六)

吾家子阳翁,服饵兼草木。

颓龄九十馀,忍死卧空谷。

朝剥桃皮食,暮赴黄水浴。

丹成入霞门,玉晨光照烛。

形式: 古风

和读山海经(其七)

阿映初得道,百鬼来太阴。

周鲂严白虎,捕诘纷如林。

人马忽惊散,空中有佳音。

火铃是何物,旌此勤苦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