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端约相招因以诗简之

纤纤暮雨变飞霙,夜听敲窗泻竹声。

柳絮因风诚可拟,梅花带月有馀清。

梁园公子方开宴,姑射神人最赋情。

可笑寒儒无秀句,一诗聊欲问前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傍晚时分细雨渐化为雪花,夜晚聆听窗户被竹声轻敲。
柳絮随风飘动恰似可以比拟,梅花映月更显清冷孤高。
梁园中的贵公子正在举行宴会,姑射仙子般的人物最为多情。
可笑那些贫寒书生没有出众佳句,我仅凭一首诗试探往日的情谊。

注释

纤纤:形容雨丝细长。
暮雨:傍晚的雨。
飞霙:飞舞的雪花。
敲窗:敲打窗户。
泻竹声:竹叶落下的声音。
柳絮:柳树种子,常用来比喻女子的柔情。
因风:随风。
诚可拟:确实可以相比。
梅花:寒冬开放的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带月:在月光下。
馀清:余留的清冷。
梁园公子:指豪贵子弟,此处可能暗指宴会主人。
姑射神人:古代美女的代称,形容女子超凡脱俗。
赋情:富有情感,多情。
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秀句:优美的诗句。
聊欲:姑且想要。
问前盟:询问过去的约定或友谊。

鉴赏

这首宋诗《雪中端约相招因以诗简之》由蔡戡所作,描绘了冬日雪景中的雅集与诗情。首句“纤纤暮雨变飞霙”形象地写出傍晚时分雨滴转化为雪花的轻盈过程,"飞霙"即雪花,富有动态美。次句“夜听敲窗泻竹声”则通过深夜窗户上传来的竹叶积雪声,营造出静谧而诗意的氛围。

第三句“柳絮因风诚可拟”,诗人以柳絮随风飘舞比喻雪花在风中的轻盈姿态,颇具文采。第四句“梅花带月有馀清”进一步借梅花在月光下清冷的气质,增添了雪景的高洁意蕴。第五、六句“梁园公子方开宴,姑射神人最赋情”描绘了宴会上文人墨客的风雅,将雪中聚会与古代美女姑射仙子的传说相结合,增添了浪漫色彩。

最后两句“可笑寒儒无秀句,一诗聊欲问前盟”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为“寒儒”(寒门学者),但仍渴望在雪景中激发创作灵感,写出佳句,与友人共享诗酒之乐,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雪景,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典故,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诗才。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提举中奉程公挽诗(其二)

静退身无累,安閒意有馀。

一麾真漫尔,三径盍归与。

肯酌贪泉水,甘乘下泽车。

后生知敬慕,遗行蔼乡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提举中奉程公挽诗(其一)

典午源流远,安乡世胄隆。

廉平儒者政,朴素古人风。

五福身兼备,三尊德最崇。

善人无复见,忍看一旌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登岸山观用前韵

病足蹒跚好罢休,又登绝顶故迟留。

霜明枫叶红如染,露挹岚光翠欲流。

远目无穷休更望,赏心未足卜重游。

超然胜绝非人世,疑是身居麟凤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榕溪阁

公馀赢得暂时休,归骑匆匆更少留。

古木千章环美荫,危亭百尺枕清流。

诗翁仙去留遗迹,病守重来访昔游。

坐久西山衔落照,一行鸥鹭起汀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