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采桑子(其一)

十分济楚邦之媛,此日追游。雨霁云收。

梦入潇湘不那愁。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满酌琼舟。即上虚皇香案头。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的作品,名为《丑奴儿·采桑子》。从文中所提供的片段来看,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十分济楚邦之媛,此日追游。”这里,“十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极度思念,而“济楚邦之媛”则是指古代美女,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心中所怀念的对象。"此日追游"则显示出诗人在特定的一天里,通过回忆来寻找往昔的乐趣。

接着,“雨霁云收。”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明一场雨过后天气转晴,云层散去。这种景象常被用来比喻人事的变化和心境的澄清。

“梦入潇湘不那愁。”这里的“潇湘”指的是古代楚国的水名,也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遥远而美好的地方。诗人说自己在梦中进入了这样一个境界,不再有烦恼,这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安宁的情感。

“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这两句描写的是主人在白玉堂中年迈,曾经侍奉过皇室,显示出主人高贵的身份和过往辉煌的经历。"凝旒"特指古代宫廷中的帐幔,这里用来象征皇家威严。

“满酌琼舟。”这是对宴会场景的描绘,诗人可能在描述自己或主人以往参加盛大宴席的情形。"满酌"意味着杯中满溢,而"琼舟"则是装饰华丽的船只,比喻豪华的宴席。

最后,“即上虚皇香案头。”这里的“虚皇”可能指的是天上的神灵或已去世的人物,诗人在祭祀或者纪念之时,将美酒作为供品放在香案上。这一行文字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向往高远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宴席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主人过往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主人身份尊贵的敬仰。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倾向。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丑奴儿/采桑子(其二)

珠灯璧月年时节,纤手同携。

今夕谁知,自捻梅花劝一卮。

逢人问道归来也,日日佳期。管有来时。

趁得收灯也未迟。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丑奴儿/采桑子(其三)王公泽为予言查山之胜,戏赠

十年闻说查山好,何日追游。木落霜秋。

梦想云溪不那愁。主人好事长留客,尊酒夷犹。

一笑登楼。兴在西峰上上头。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

天仙子

三月灞桥烟共雨。拂拂依依飞到处。

雪球轻扬弄精神,扑不住。留不住。

常系柔肠千万缕。只恐舞风无定据。

容易著人容易去。肯将心绪向才郎,待拟处。

终须与。作个罗帏收拾取。

形式: 词牌: 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