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死无衾覆首,贫乃士之常。
妇谥为康子,何须问太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文人的妻子,生活在极度困顿之中。"死无衾覆首"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贫困,无钱购买棺木,只能赤身裸体下葬。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哀,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生活的艰辛。"贫乃士之常"则更深化了这一点,表明知识分子或读书人群体中貧困现象十分常见。
接下来的两句 "妇谥为康子,何须问太常" 则转向妻子的身份和遭遇。这里的"妇谥为康子"可能指的是妻子因丈夫贫穷而受尽嘲讽,被人们称作是某位官员之子(“康子”在古代有时用以泛指士族或官宦之后)。最后一句 "何须问太常" 则是在强调,无需询问这些世俗的礼节,因为妻子的处境已经超越了常规礼仪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贫困读书人家庭生活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切同情和批判。诗中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不满和反思。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遗金不知主,视若盗泉然。
相与弃之野,妇贤夫亦贤。
王将托一国,自驾请先生。
门外车迹众,莱妻投畚行。
善谑非为谑,微言可解纷。
祈招忘出处,也道读三坟。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