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顾山刘氏文会堂卷

岧峣三顾山,飞流下澄澈。

灵秀之所萃,爰昔钟贤哲。

正学明纲常,直气遏邪孽。

至今乡闾士,堂堂仰清节。

书台郁崷崒,遗风耿未灭。

比屋俨缝掖,群居蹈高洁。

之子抱贞素,曾何污缁涅。

奕奕峙堂搆,翛翛荫林樾。

岂乏谷粟储,群书富罗列。

同志五六辈,时来共怡悦。

研覃溯周孔,辨析穷毫发。

至道日有得,中怀炳昭㫼。

明善固所资,诚身理逾切。

愿惇辅仁训,庶不忝先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顾山刘氏文会堂的景致与精神风貌,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高尚的人格追求。首句“岧峣三顾山,飞流下澄澈”以山势高耸、水流清澈的景象开篇,营造出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接着,“灵秀之所萃,爰昔钟贤哲”赞美了此地汇聚了灵气与智慧,曾经孕育过杰出的人物。

“正学明纲常,直气遏邪孽”表达了对正统学问的推崇和对邪恶势力的抵制,强调了道德与正义的重要性。接下来,“至今乡闾士,堂堂仰清节”指出即便在今日,这里的乡人仍敬仰着清高的节操,体现了文化传统的影响深远。

“书台郁崷崒,遗风耿未灭”描述了书台上书籍堆积如山,古老的风气依然存在,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随后,“比屋俨缝掖,群居蹈高洁”描绘了家家户户都穿着儒服,共同遵循高洁的生活准则,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实践。

“之子抱贞素,曾何污缁涅”赞扬了某位人物坚守纯洁,不受世俗污染,彰显了个人品德的高尚。接着,“奕奕峙堂搆,翛翛荫林樾”通过描绘堂构巍峨、林荫覆盖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文会堂的庄严与宁静。

“岂乏谷粟储,群书富罗列”表明这里不仅藏书丰富,还储备了足够的粮食,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最后,“同志五六辈,时来共怡悦”提到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相聚,共享快乐时光,体现了人文交流的和谐与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三顾山刘氏文会堂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精神追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对古代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题商颜东山二图(其一)

迢递商颜下,优游晏岁时。

玉泉流石乳,青松荫紫芝。

非为文成君,姓名谁见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商颜东山二图(其二)

夙尚在高洁,雅怀非陆沉。

东山讵云远,苍生望亦深。

孰谓高卧者,而无匡济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盘龙晓翠诗

英年擅文翰,雅韵超凡庸。

家临文水湄,门瞰盘龙峰。

蜿蜒带城闉,崒嵂凌高穹。

诘朝敞东轩,初旭明瞳眬。

宿霭静阴翳,秀色开青葱。

凝辉射虚牖,含润清帘栊。

正襟此晤对,澹然浮虑空。

趣与妙景会,心将玄理融。

稽古率攸行,进退其有穷。

恒惇旦气养,庶期日新功。

形式: 古风

西畴耕读

幽栖寡世营,结庐在西墅。

充室惟诗书,开门绕田圃。

方春九扈鸣,俶载向南亩。

高原燥宜黍,下隰湿宜稌。

种植既得时,耘耔亦无苦。

况当长养节,霢霂承膏雨。

朝耕暮还息,潜心以稽古。

上窥姚姒馀,下掇姬孔绪。

黾勉究微言,优游启玄悟。

所得欣日新,逍遥自容与。

年登秋穫竟,穰穰溢我庾。

击鼓荐牺牛,欢娱报田祖。

傍舍数老人,言行皆邹鲁。

相与知帝力,讴歌颂明主。

陶然墟里间,终岁同乐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