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日桐城道中口占

野草芟余岭壑明,稚松都似盎中生。

天然棐几宜清供,高处云涛作雨声。

时有真香通妙趣,偶留勺水助躬耕。

吾家南北双峰顶,一样凌霄积翠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野间秋日的景象,诗人行走在十月的桐城道中,眼前是经过修剪后的野草,使得山岭显得更加开阔明亮。幼小的松树生机勃勃,仿佛是从盎中生长出来一般,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天然的棐木几案,适合用来摆放清雅的物品,而高处的云海翻腾,如同雨声般低沉,增添了山间的宁静与动态之美。

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微妙情趣,偶尔飘来的香气更是增添了诗意。他停下来,仅用一勺水灌溉,寓言般的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尊重和参与。最后,诗人以自家庭院南北两座山峰为背景,它们并肩直插云霄,积翠连绵,展现出一种傲然不凡的气势,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秋天的田野风光,以及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清幽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64)

徐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连州钟乳石歌

连州钟乳天下奇,阴崖千尺俱倒垂。

苔须藓发界飞瀑,如鸟浴羽毵缡襹。

星精月魄互激射,露华雨液融胎胚。

琅玕束笋箨悬处,瞿昙闭目香定时。

饥鹰渴骥不一致,蜂房燕垒相偎依。

蛟潭旧友颇识面,绉瘦亦觉殊端倪。

菖蒲紫茸缀瑶草,岁久石骨同拄支。

叩之清声夺琴筑,雁柱欲合银笙吹。

乃知珊瑚出海底,亦似荇藻纷涟漪。

年深宝气自吞吐,遂与玉色争琼瑰。

瀛台旧有木变石,褒咏曾贲天章诗。

小臣侍从托史馆,至妙每觉难管窥。

观此始信造物巧,意匠不到皆天机。

比来高谈侈格物,烹炼霜霰如饧饴。

五金八石别寒燠,黄埃青澒衡铢锱。

岂知大地不爱宝,信手结撰凭取携。

巨灵太华拟议耳,女娲戏补谁见之。

我今一拳置碧盎,十洲三岛含须弥。

放颠几欲傲海岳,秀采亦复争仇池。

殷雷前山乍振响,呼吸如有烟雾随。

夜深蜗篆竞出没,科斗如黍皆文螭。

子厚欲乞定不与,稚川相访或见贻。

莫教煮食同芝蕤,雪窦中有颔下骊。

采之欲佐轩辕玑,万国土照红尘微。

心情当与成连移,水仙一曲波湿衣。

形式: 古风

韩江赤鲤歌

鳄鱼已去金鳞生,水晶宫阙皆通明。

连蜷雌蜺夺奇采,伛偻南极排天星。

如钩新蟾不可钓,五色晃漾交辉莹。

葛陂秃杖几时化,琴高只手凌空擎。

岂如鲦鲿入网罟,竟与图画争丹青。

怀川宝气久必泄,欲起五岳窥真形。

巨鳌戴山涌之出,冯夷击鼓喧而登。

斯邦太守凤池客,与我俱挹蓬壶清。

晚来喜共尺书至,欲助吟韵添茶笙。

双瞳看朱屡成碧,得此朗澈臣心冰。

咏莪幼感学诗对,鲁藻正发东风馨。

泳游顿思乐在泮,天鸢梁雉相时行。

岂如校人属子产,要为大造培菁英。

龙门起跃尽变化,鲲鹏瞬息随飞腾。

广文更为进一解,尺水虑勿容长鲸。

奇姿必非池中物,盍纵巨壑归沧溟。

我壮斯言夜起舞,一掷乱跳波涛腥。

群灵趋拥入水府,老渔束手抛霜罾。

生机何止濠濮畅,士气直共风云兴。

明年画舰临江城,扬鬐或导双前旌。

旁人认是海霞曙,我知卅六来相迎。

形式: 古风

晓起

建瓴舴艋溯奔湍,图画应知俗手难。

烟带春痕上山翠,晴烘水气破江寒。

津亭花绕朱幡队,野寺松藏白玉坛。

欲向云崖刻诗句,他时留与扫苔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双白莲歌题长女兆英画

银河倒泻三峡泉,粉笔划破秋空烟。

临风悄对光莹然,意态绰约花开先。

晓月欲坠凉娟娟,露华皎洁珍珠圆。

乍如宓妃来洛川,凌波微步交回旋。

又如佛子临九天,芬陀利花在眼前。

瑶池昨夜开华筵,空中掷下双玉盘。

素女醉舞青娥颠,六月霜雪霏琼田。

我持杯酒凭雕阑,俯视秋水清且涟。

中央宛在疑飞仙,神游江潭周湘沅。

灵均素质同昭宣,兰汤沐浴清白全。

琼枝玉华成班联,移家宛住西湖边。

两峰凝雪生朝寒,我欲从之劳跻攀。

清晨坐对佳赏延,溪山尺咫精神传。

愿花常好花无言,为花写图徵吟笺,常使香色留千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