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九日登平山和赵子固帅机

望神京、目断烟草,青天长剑频倚。

香街十里朱帘月,空想当年华丽。堪叹处。

渺沙霭蒹葭,咿雁声起。平山谩记。

怅杨柳春风,晴空栏槛,陈迹总非是。

重阳好,红叶黄华满地。良辰美景如此。

青油幕府传芳斝,苒苒露琼花气。还更喜。

看玉阃规恢,笑骋伊吾志。尘清北冀。

便向关洛联镳,巍巍冠佩,麟阁画图里。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遥望京城,目光穿过烟雾缭绕,青天中长剑频繁出鞘。
繁华的街道上,月光透过十里的红帘,只能空想往昔的辉煌。
令人感叹的是,茫茫沙雾中芦苇摇曳,雁鸣声起。
平山的记忆徒然浮现,那些杨柳春风和晴空栏杆,都已不再是旧时模样。
重阳佳节,满地红叶黄花,美好的时光如此短暂。
青色油幕府中,美酒传递着芬芳,露珠般的琼花气息弥漫。
更令人欣喜的是,看到朝廷宏图大展,个人志向得以实现。
北方尘埃渐清,期待在关洛之地策马扬鞭,如同麟阁功臣画像中的英姿。

注释

神京:京都。
烟草:烟雾。
青天长剑:象征着国家威严的长剑。
香街:繁华的街道。
朱帘月:红色帘幕后映照的月光。
渺沙霭:迷茫的沙雾。
平山:泛指过去的记忆。
玉阃:代指朝廷。
麟阁:汉代宫阙名,后指代朝廷功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即双九节,农历九月初九)登上平山,与友人赵子固一同赏析自然美景的场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望神京、目断烟草,青天长剑频倚。”运用了丰富的想象,通过远眺神都(洛阳),目光穿越烟草,与青天相接,给人以无垠的感觉。青天之下,仿佛有一把无形的长剑屡次倚立,使得景色更加雄浑。

紧接着,“香街十里朱帘月,空想当年华丽。”诗人通过对洛阳古都繁华盛景的回忆,表现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香街、朱帘与明月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不禁思索过往的辉煌。

“堪叹处。渺沙霭蒹葭,咿雁声起。”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对于过往的繁华与现今的冷清都只能发出叹息。渺沙、霭蒹葭等字眼营造出一片萧瑟之景,而咿鸣的雁声更增添了一份秋思。

“平山谩记。”这里诗人轻描淡写地提及了对平山的回忆,既是地点,也蕴含着情感的寄托。

“怅杨柳春风,晴空栏槛,陈迹总非是。”这几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昔日情景与现实间的落差之感。春风中的杨柳、晴空下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曾经的足迹如今已然不再。

“重阳好,红叶黄华满地。良辰美景如此。”这一段是全诗的高潮部分。通过对重阳时节美好的描绘,以及落叶满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赞美。

“青油幕府传芳斝,苒苒露琼花气。”这里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和对荷花香气的提及,再次展现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最后,“还更喜。看玉阃规恢,笑骋伊吾志。尘清北冀。”诗人表达了对于眼前景象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便向关洛联镳,巍巍冠佩,麟阁画图里。”这一段落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似乎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既是对现实的描摹,也是对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18)

张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为赵懒窝寿

猛思量、懒窝初度,鲁云呈瑞时节。

平山杨柳苍茫外,犹是乡关明月。春漏泄。

定知有、梅花先向江南发。烟波梦阔。

谩约住西风,呼将塞雁,把酒为君说。

君看取,世道羊肠屈折。依然熟路轻辙。

林泉暂洗经纶手,桐柏夜香熏彻。趋魏阙。

指天上星辰,平步仪清切。蟠桃未结。

待做著功名,却寻曼倩,相与带花折。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一)送邵瓜坡赴含山尉,且坚后约

正挑灯、共听檐雨,问谁催动行色。

风前千点离亭恨,惟有落梅知得。王谢宅。

记前度斜阳,燕子曾相识。花香露舄。

无计强追随,阳关声断,回首暮云隔。

文章贯,合上薇垣梧掖。征鞍底事江北。

青衫莫对韩彭著,还是玉麟佳客。须记忆。

有衿佩锵锵,正愿依重席。荼未折。

次第牡丹开,一樽留待,相与醉寒食。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重过西湖

又吴尘、暗斑吟袖,西湖深处能浣。

晴云片片平波影,飞趁棹歌声远。回首唤。

仿佛记、春风共载斜阳岸。轻携分短。

怅柳密藏桥,烟浓断径,隔水语音换。思量遍。

前度高阳酒伴。离踪悲事何限。

双峰塔露书空颖,情共暮鸦盘转。归兴懒。

悄不似、留眠水国莲香畔。灯帘晕满。

正蠹帙逢迎,沈煤半冷,风雨闭宵馆。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荼

正莓墙、柳绵低度,枝头红紫飞尽。

秾阴涨绿冰钿碎,浥浥麝兰成阵。仙骨嫩。

悦姑射瑶姬,青幰游琼苑。风前有恨。

也一似宫梅,飘香坠粉,轻点寿阳鬓。

梨花雪,讲道全无清韵。何曾留到春晚。

柔条不受真珠露,滴沥紫檀心晕。芳又润。

待挼放金樽,拚作通宵饮。日高慵困。

任翠幄低云,玉薰泛梦,路入醉乡稳。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