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蜀士张之源二子维焘中童子科西归

岷山玉样清,岷水眼样明。

风流文彩故应尔,又见张家双骥子。

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声。

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

豫章七年人得知,駃騠三日世便奇。

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

形式: 古风

翻译

岷山如玉般清澈,岷水明亮如眼眸。
风度才情本就如此,再次见到张家的双璧英豪。
年仅八岁的小儿骨骼未定,读书时声音如鸾鹤般清脆。
十二岁的长子已显成熟,谈论经书时令人倾倒。
豫章七年的名声已传开,他的才华三天内世间皆奇。
上天赋予的奇异才能有多少,再多经历些风霜磨炼也不算晚。

注释

岷山:指四川岷山,以其雪白如玉著名。
清:清澈。
岷水:指岷江,长江上游支流。
眼样明:形容水清澈如眼眸。
风流文彩:风采出众,才情出众。
张家双骥子:比喻张家出类拔萃的子弟。
小儿:指年龄小的孩子。
骨未成:骨骼尚未完全发育。
诵书:读书。
鸾鹤声:比喻声音清亮悦耳。
大儿:指稍大的孩子。
气已老:气质成熟。
觅句谈经:寻找佳句,讨论经书。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七年人得知:七年时间已为人所知。
駃騠:古代骏马名,这里指人才出众。
三日世便奇:三天之内世人皆认为他奇特。
天生异材:天赋异禀的才能。
能几许:有多少。
更饱风霜:经历更多的磨砺。
未迟:还不算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和两个孩子天赋异禀的才华。"岷山玉样清,岷水眼样明"用岷山和岷江形容环境之美好,清澈如玉,如同清晨湖水中映出的倒影一般明净。接下来的"风流文彩故应尔, 又见张家双骥子"则表达诗人对这景色和孩子们的赞赏,他们如同风中的花草,自然而充满了文学气息,同时也表现出张家的两个孩子像骏马般英俊。

接着,"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声"描绘出了年幼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声音如同神鸟鸾鹤一般清脆动听。"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则展示了较大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能够深入研究古籍,对于经典有着自己的见解。

最后,"豫章七年人得知,駃騠三日世便奇。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这是天赋之物,是多么难得。即使面对困苦和磨难,他们也不应该有所迟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两个孩子才华的赞扬,传达了诗人对于后代人才成长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于教育和个人发展的重视。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送戴良辅药者归城郛(其一)

君欲问淋疾,便是法外刑。

刲剔备百毒,更以虐焰烹。

玉皇夜半敕六丁,押差戴君为药丞。

倒囊刺手探玉札,一洗愁肺冰雪清。

形式: 古风

郡中送春盘

饼如茧纸不可风,菜如缥茸劣可缝。

韭芽捲黄苣舒紫,芦菔削冰寒脱齿。

卧沙压玉割红香,部署五珍访诗肠。

野人未见新历日,忽得春盘还太息。

新年五十奈老何,霜须看镜几许多。

曲生嗔人不解事,且为春盘作春醉。

形式: 古风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

林中梅花如隐士,只多野气无尘气。

庭中梅花如贵人,也无野气也无尘。

不疏不密随宜了,旋落旋开无不好。

珠帘遣风细为吹,画檐护霜寒更微。

诗翁绕阶未得句,先送诗材与翁语。

有酒如渑谁伴翁,玉雪对饮惟渠侬。

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兄留一月。

形式: 古风

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用辘轳体

良辰巧与赏心违,四者能并自古稀。

恰则今年重九日,也无黄菊两三枝。

闭门幸免吹乌帽,有酒何须望白衣。

政坐满城风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