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到中峰碧峭深,露桃微重鹤移阴。
隔松听得仙官话,句句皆非世上音。
这首诗描绘的是夜晚在桐柏山中所见的景象。"月到中峰碧峭深",诗人以月亮升至山峰最高处,照耀着青翠陡峭的山崖,营造出幽深宁静的氛围。"露桃微重鹤移阴",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露水滋润的桃树显得分外清新,而仙鹤的影子随着月光移动,增添了神秘感。
"隔松听得仙官话",诗人通过听觉描写,想象在松林间似乎能听到仙人的对话,暗示了超凡脱俗的仙境。"句句皆非世上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仙人言语的赞美,认为它们不同于尘世的凡言,充满了灵性和超脱的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听觉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敬仰,体现了宋诗的清雅与禅意。
不详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山含宿冻未曾销,鸟去仍回水路遥。
千树梅花三尺雪,一帆风力半江潮。
柳生春思拂京华,不管閒人也忆家。
添尽好香那睡得,月良如水浸梨花。
舍南舍北雪犹存,山外斜阳不到门。
一夜冷香清入梦,野梅千树月明村。
殿头催引上清华,独奏春词喝赐茶。
带月归来仙骨冷,梦魂全不到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