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新

此腹有天幸,已及新谷升。

青瑶出爨玉,几席生光明。

执匕不求饱,人起鸡未鸣。

六月不再雨,不裨去年耕。

可爱善卷山,木影如水清。

老人好击壤,老矣击不成。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腹部饱含天赐之福,已能迎接新谷登场。
青色的玉器从炉灶中取出,照亮了整个餐桌。
手持勺子只为品尝,人们还未起床,鸡鸣声还未响起。
六月不再下雨,无法弥补去年的耕耘努力。
那善卷山可爱无比,树木倒影在水中清澈见底。
老者喜好击壤游戏,然而年迈力衰,已无法再玩得尽兴。

注释

天幸:上天的恩赐。
新谷升:新熟的谷物登场。
青瑶:青色的美玉。
爨玉:烧火做饭时使用的玉制炊具。
执匕:手持勺子。
裨:有益于,补足。
善卷山:传说中的隐士之地。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象征悠闲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早晨的景象与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赞美。诗人以“此腹有天幸”开篇,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感恩。接着,“已及新谷升”显示了时序的推进和农事的紧迫性。

“青瑶出爨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晨露珠挂满枝头,如同精美的瑶石一般,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几席生光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清新带来的光明与希望。

“执匕不求饱,人起鸡未鸣”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诗人提倡在清晨的宁静中享受简单的食物,不追求过多,只愿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六月不再雨,不裨去年耕”则反映了农业生产中的季节变化和对来年丰收的祈愿,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

“可爱善卷山,木影如水清”中,“可爱”二字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而“木影如水清”则形象地描绘了山林在晨光中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两句“老人好击壤,老矣击不成”,表现了一位老人的勤劳与对土地的执着,以及随着年岁增长而逐渐减弱的体力。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和生命周期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循环的思考,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哲思深邃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

张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马竹冈

竹冈先生一世贤,如何断我百十弦。

苦哉几枕黄鹤梦,天风吹到吴江边。

先生手提绿玉鞭,跨驴与我说去年。

梦中记得去年别,缚鸡提酒送上船。

明年奇章观前泊,捩手烹鸡持酒酌。

饱歌醉舞插梅花,几夜月中记说著。

谁知相逢刘太史,拭目云烟新落纸。

便从太史使之年,恁时祗谓黄河底。

书生欢喜斯文寿,嘱下楚云楼上酒。

菊花九日是明朝,遥望长眉三稽首。

形式: 古风

寄黄秀峰

春风两眼合看花,今年却不在黄家。

世间岂无鱼羹饭,不似黄家能顿顿。

未应南楼复南楼,江湖添个新白头。

午夜横眠看星斗,玉柄摇摇似招手。

崖公失顾第四星,使我不逢渠大明。

忽思叔度久不见,林梢飞来果一片。

露虫啾唧四壁鸣,小虫喉中亦作声。

太息去年十二月,秀峰先生临去说。

明年八月九月凉,更来樊川享秋光。

菊花不住梅花去,去借一间茅屋住。

霜清月冷人行街,起来教我读简斋。

红字寿安坊里路,且倩西风一传语,木枕拳拳五更鼓。

形式: 古风

寄樊上友人

凤凰览德辉,鷾鸸恋庭宇。

吟诗已戴白,未能参此语。

百川谷口翁,一笑辋川路。

桃红杨柳绿,莺歌蝴蝶舞。

春风吹野水,饮客如渴虎。

夜来作老梦,鸟啼掌中偻。

白驹千五百,乐固不偿苦。

当来渔父湄,慷慨解力处。

宾饯十牛鸣,分寸屐齿土。

何如归霜崖,夜取白石煮。

长孙汲涧水,拾薪三四五。

日出如羊胛,家人皆可饫。

形式: 古风

寄题月潭方丈

嵩山古禅林,俯有潭一镜。

中涵片月朗,了了能见性。

月即是圆觉,潭即是清净。

清净而圆觉,何以得究竟。

鼻端一点白,而具法眼正。

指亡轮灭没,千江烟相映。

寒山叫不应,谁与足幽咏。

众生在黑劫,转脚成踏暝。

脱落众浊源,舞影秋夜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