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宋湘于清代所作,通过对比与反讽的手法,展现了对杜甫诗歌风格的独特见解。首句“满眼余波为绮丽”描绘了诗人眼中杜甫诗歌的丰富与美丽,暗示了杜甫作品的深厚情感和艺术魅力。接着,“少陵家法必风骚”一句,直接引用了杜甫的别称“少陵”,并强调了杜甫在文学上的独特风格和成就,这里的“风骚”指代的是《诗经》中的风雅与《楚辞》中的浪漫,进一步突出了杜甫诗歌的文学地位。
“千秋尚有昌黎老,流出昆仑第二条”则将杜甫与韩愈(字昌黎)相提并论,意在强调杜甫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如同韩愈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一样,杜甫同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将杜甫的诗歌比作“流出昆仑第二条”,既赞美了杜甫诗歌的源远流长,又暗含了其作品的独创性和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杜甫诗歌艺术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杜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深刻认识。通过对比和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独特风格和深远影响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当时对杜甫诗歌的某些误解进行了反驳,强调了杜甫作为文学大家的地位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