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读书期有用,闭户耻无能。
落叶空山雨,疏钟独夜灯。
人称樗里子,住近石门僧。
静坐观诗妙,须参最上乘。
这首诗名为《山中漫题(其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蓝仁。诗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求知的坚定信念和自我提升的决心。首句“读书期有用”表明他期望通过阅读获取实际的才能和知识,显示出对学问的实用主义态度。接下来的“闭户耻无能”则强调了他不愿虚度光阴,以无能为耻的心理。
诗的中间两句“落叶空山雨,疏钟独夜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画面,落叶在秋雨中飘落,夜晚山中只有稀疏的钟声伴随着一盏孤灯,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内省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静谧的环境中独自研读,追求智慧。
“人称樗里子,住近石门僧”借用了古代智者樗里子的典故,暗示自己像樗里子一样智慧过人,且居住在接近寺庙的地方,暗示着对禅修和智慧的追求。最后两句“静坐观诗妙,须参最上乘”,诗人表示通过静心阅读诗歌,他希望能领悟到最高深的文学和人生哲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勤奋好学、追求智慧以及对个人修养的重视,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蓐食鸣鸡晓,空山啼鸟春。
远钟何处寺,残月独行人。
书剑嗟黄发,江湖起战尘。
南游未得意,北望正凝神。
积雪千峰迥,空林一鸟归。
客愁南浦树,乡梦北山薇。
风雨荒茅屋,兵戈老布衣。
饥寒兼盗贼,出处寸心违。
风雨论交旧,林塘卜筑新。
幽栖兼令弟,高卧愧时人。
竹日明书帙,溪云覆钓缗。
林居无俗客,麋鹿自相亲。
清川绕县衙,小立共汀沙。
暝色催归鸟,春愁对落花。
江湖频恋阙,风雨更思家。
出处成何事,唯添两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