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

洞山虚中高揭唇,白石齿齿排为龈。

引吸波浪气吐吞,张吻露腭何鳞皴。

我疑巨鳌踞而蹲,噍物未合口流津。

人言中穹如覆盆,我畏其舌不可扪。

荡舟强与闯其门,但见玉液涵灵根。

进穿石骨窥奫沦,更讶鳌首承昆仑。

柱支轴贯维厚坤,仰看宇覆烂若银。

卿云一色纹鱼鳞,引手历历扪星辰。

俯扣洞房深九皞,中有神物云昼屯。

欲往探之路苦湮,川祗山鬼司其阍。

何年有路通人神,往与一醉桃花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陆师道的《洞山》描绘了一幅奇特的洞穴景象。首句“洞山虚中高揭唇”,以比喻手法写出洞口开阔,仿佛巨兽之唇。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白石齿齿排为龈”形象地描绘了洞壁的石质结构,如同巨鳌的牙齿排列。

“引吸波浪气吐吞”暗示洞内有神秘气息,而“张吻露腭何鳞皴”则让人联想到洞内可能有奇特的岩石纹理或生物痕迹。诗人将洞穴比作巨鳌,表达其宏伟壮观。

“中穹如覆盆”和“我畏其舌不可扪”进一步强调洞穴的深邃和未知,令人敬畏。随后,诗人描述自己如荡舟般进入洞内,只见“玉液涵灵根”,暗示洞中有神秘的水源或灵秀之气。

深入洞中,诗人惊讶于“鳌首承昆仑”的景象,似乎洞穴直通天地,柱石支撑着巨大的空间。他抬头看到“宇覆烂若银”的星空,星星如鱼鳞般排列,伸手可触。

最后,诗人感叹通往洞中深处的道路被阻,只有山川鬼神守护,期待有朝一日能与神灵共饮桃花春酒。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展现了洞山的神秘与壮丽。

收录诗词(13)

陆师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城曲题采莲图

秦淮水绿芙蓉明,玄武湖边烟艇横。

香风翠袖暮云乱,落日新妆红浪惊。

城隅濠曲歌声起,却寄愁心棹讴里。

恨不相携桃叶渡,心知同在长干住。

须臾花冥凤凰台,帝阙回看锦作堆。

明月各随珠佩去,白鸥独送彩舟回。

莲浦红衣秋露湿,桂林金粟秋风急。

相逢江上采莲人,回桡犹向花间立。

帝京曾忆看花行,画里今瞻云锦城。

十年渔舸沧州卧,羞对红蕖白发生。

形式: 古风

八月十六日同文太史诸公登郊台觞治平寺竹下待月行春桥夜泛胥门作

阖闾城西佳山水,况复秋清风日美。

百斛游船稳于屋,锦帆瑶席空明里。

黄山西转古横塘,五坞云深盘上方。

飞桥连跨石湖口,螭影相衔明镜旁。

夕阳把酒郊台上,峰色湖光回相向。

表里河山忆伯图,逶迤峦岭开行障。

白云袅袅紫薇村,湖光荡薄入瑶樽。

夕霏掩隐梵王阁,松径行穿山寺门。

山僧不归钟磬隔,桐竹虚堂翠光射。

疏影低摇醽醁寒,玉人笑倚琅玕碧。

可怜落日情依依,空林栖鸟催人归。

兰舟不解惜清夜,坐待圆景升宵晖。

胡床醉剧金鳌背,徙倚凭栏酒频酹。

薄云灏气互吐吞,坐看东天尚蒙昧。

须臾光射灵虚宫,玉盘飞出沧海东。

金波奕奕掣千电,彩云皎皎腾双虹。

时时清汉微氛度,隐隐冰轮驰薄雾。

掩抑徘徊未全露,靳取清光照归路。

画鹢翩翩凌广寒,俯看碧浪跃银丸。

百花洲边花色昼,花中楼阁明朱栏。

此时杯行何足数,歌声遏云酒如雨。

庾公长啸兴不浅,阮籍沈酣狂欲舞。

莫愁露湿紫绮裘,月光常随青翰舟。

君不见胥门抉目郊台圯,何不清霄秉烛游。

形式: 古风

晚过治平

修竹藏精舍,香林绕化城。

窗中九峰秀,门外五湖平。

绿树凉云合,丹枫夕照明。

祗缘山太静,易得感秋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夜独坐

寂寂复寥寥,寒灯挂环堵。

犬吠何处村,虫喧今夜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