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八二)

惭愧一躯身,梵号波罗柰。

被贼一群使,寻常不自在。

亦名为枯井,亦名为韛袋。

亦名朽故宅,亦名幻三昧。

佛骂作死尸,乘尸渡大海。

大海元无水,死尸非是船。

熟看世上事,总是假因缘。

若了身心相,空里任横眠。

具此六惭愧,实是不求天。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对世间假相和因缘的看法,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开篇“惭愧一躯身,梵号波罗柰”表达了对于肉体凡胎的羞愧与超脱尘俗之愿。接着,“被贼一群使,寻常不自在”则描绘了一种被世间烦恼所困扰、内心不安的状态。

“亦名为枯井,亦名为韛袋。亦名朽故宅,亦名幻三昧”此段通过对比四种名称,强调了世间万象皆为空幻无常,其中“枯井”、“韛袋”、“朽故宅”和“幻三昧”都形象地表达了虚无与空寂的佛法哲思。

“佛骂作死尸,乘尸渡大海。大海元无水,死尸非是船”则借用“佛骂”(即佛陀)之名,以一种超脱现实的比喻,说明了对于内心解脱与真理追求的渴望。其中,“大海”和“死尸”都是寓意深远的象征,表达了对世间无常的洞察。

“熟看世上事,总是假因缘。若了身心相,空里任横眠”这一部分是全诗的高潮,通过“熟看”世间一切,揭示出万物皆是因缘聚合、无固定实质的道理,从而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具此六惭愧,实是不求天”则总结了前文所述的六种“惭愧”,表明对世间法执不生的智慧态度,以及对于内在解脱的坚定追求。整首诗偈通过深邃的佛教哲学思考和生动的比喻象征,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真理与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句(其十三)

心依真智,理逐心行。理智无碍,心亦无生。

迷即有我,悟即无情。通达大智,诸法不成。

五神无主,六国安宁。七死弗受,八镜圆明。

随宜善化,总合佛经。过即已过,更莫再寻。

现在不住,念念勿侵。未来未至,亦莫预斟。

既无三世,心同佛心。依空默用,即是行深。

无有少法,触目平任。无戒可持,无垢可净。

洞达虚心,法无寿命。若能如是,圆通究竟。

形式: 四言诗

诗偈(其一八三)

贪瞋不肯舍,徒劳读释经。

看方不服药,病从何处轻。

形式: 偈颂

题紫微观

昨日朝天过紫微,醮坛风冷杏花稀。

碧桃泥我传消息,何事人间更不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乌不前,兔不后,几人于此茫然走。

祇有阇黎达本源,结舌何曾着空有?

形式: 偈颂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