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沙塞秋应晚,金闺恨已空。

那堪裂纨素,时许出房栊。

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

裁缝双泪尽,万里寄云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沙漠边塞的秋天来得应更晚些,深闺中的离愁别恨已然消逝。
怎能忍受撕裂精致的丝织品,只为远行之人准备行装。
捣衣杵的影子在寒月下摆动,捣衣声调节着夜晚的风。
裁缝一边流泪一边赶制衣物,寄托无尽思念于万里云天之中。

注释

沙塞:沙漠边疆地带。
金闺:指华美的闺房,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居所。
恨已空:遗憾或愁绪已经消失。
那堪:怎么能够承受。
裂纨素:撕裂精美的丝绸,纨素指精细的白色丝绸,这里代指珍贵的衣物。
时许:到时候。
房栊:房屋的窗户或门,这里泛指居室。
杵影:捣衣杵投在地上的影子,捣衣杵是古时用于洗衣的木棒。
寒月:寒冷的月亮,常用来形容秋夜的清冷月光。
砧声:捣衣砧发出的声音,砧是捣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或木板。
裁缝:做衣服的人。
双泪尽:眼泪流干,形容极度悲伤。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云中:云雾缭绕的地方,这里比喻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妇女在秋夜独处时的孤寂心境和辛勤劳作的情形。"沙塞秋应晚,金闺恨已空"表达了深秋夜晚之静谧与内心的哀愁,而“那堪裂纨素,时许出房栊”则展示了妇女在家中织布的勤劳形象和偶尔外出的寂寞。

诗人通过"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这两句,以织布时砧板敲击的声音与寒冷的月光、夜晚微弱的风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点凄凉的氛围。同时,这也象征着妇女在深夜仍需辛勤工作的情形。

"裁缝双泪尽,万里寄云中"则表达了妇女在劳作间所积累的哀愁和思念之情,不禁落下泪来。泪水耗尽后,她将自己的思念寄托于远方的云端,希望能够传达到心爱之人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古代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辛酸与孤独,以及她们内心深处对远方亲人或所思念之人的渴望。

收录诗词(1)

吴大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相关古诗词

留观中诗二首(其一)

此生此物当生涯,白石青松便是家。

对月卧云如野鹿,时时买酒醉烟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留观中诗二首(其二)

终日草堂间,清风常往还。

耳无尘事扰,心有玩云闲。

对酒惟思月,餐松不厌山。

时时吟内景,自合驻童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赋得玉水记方流

玉泉何处记,四折水纹浮。

润下宁踰矩,居方在上流。

映空虚漾漾,涵白净悠悠。

影碎疑冲斗,光清耐触舟。

圭璋分辨状,沙砾共怀柔。

愿赴朝宗日,萦回入御沟。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凤仙花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

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