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
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一两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自夜坐的宁静与孤寂。"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表达了诗人白居易日落后仍然独立于庭院中,直至夜深才在灯下偶尔坐下,一直到凌晨。这样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此情不语何人会"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是那么微妙,以至于找不到能懂得的人分享。这份孤独和寂寞被"时复长吁一两声"所强化,诗人偶尔发出深长的叹息,似乎是在与夜晚对话,或是在倾诉那些无人能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古代文人独处时的心境和情感世界。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著夹衣裳。
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
今夜调琴忽有情,欲弹惆怅忆崔卿。
何人解爱中徽上,秋思头边八九声。
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
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