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金应澍所作的《七月二十五日重过九江前附洋船曾泊于此》。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九江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首句“烽火连年不可留”,以烽火象征战争的不断,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接着,“春风相送记江头”一句,以春风比喻友人的迎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春风这一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
“同浮彭蠡过长夏,重到浔阳又早秋。”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曾经与友人一同乘船经过彭蠡湖度过炎炎夏日,如今再次来到浔阳,却已到了早秋时节。时间的流逝,季节的更替,都让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
“一水寻源分九派,半途滞迹老孤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九江的地理特征,九江水系复杂,由九条主要河流汇合而成。诗人乘船在这样的水域中航行,既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也体验到了旅途的孤独。这里的“老孤舟”不仅指船只的老旧,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沧桑感。
最后,“云山缭绕频东望,却悔当时忍远游。”诗人眺望着缭绕的云山,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反思。他后悔当初为了追求远方而忍受了太多的艰辛与孤独。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选择的反思,以及对当下处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