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月蚀》描绘了月食时的景象。首句“出海银蟾一鉴圆”以月亮比喻为出海的银色蟾蜍,形象地展现了满月的明亮和圆满。然而,“天狼俄扰失婵娟”则暗示了月食的开始,天狼星(古人认为与月食有关)的出现使月亮的光辉暂时消失,如同失去美丽的婵娟。
接下来,“耳交钟鼓心尤切,轮缺山河影渐偏”通过比喻,表达了人们在月食时内心的焦虑和对自然变化的关注。钟鼓声似乎在耳边交织,反映出人们的祈祷和期待,而月亮的亏缺使得山河的影子也逐渐偏离常态。
“玉兔无声閒杵臼,素娥潜迹渺云烟”借玉兔和嫦娥的神话,描绘月食时月亮的静谧和神秘,仿佛玉兔停止了捣药,嫦娥隐匿于云雾之间。
最后,“扫除喜遇飞廉至,依旧清光万古悬”表达出人们在月食结束后如释重负的心情,庆幸月光得以恢复,清辉依旧,象征着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食为题材,寓含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