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北山寺登高的经历与感受,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时局的感慨。
首句“北山石室嵌危岩”,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北山石室的险峻与独特,暗示了登山的艰难与挑战。接着,“洞窗凿壁如石函”进一步描绘了石室的构造,仿佛是大自然的天然藏书库,引人遐想。
“飞庙杰阁相周匝,下临千仞碧巉巉”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庙宇阁楼的雄伟壮观,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这些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
“去郭近郊五六里,横溪阻河通轻帆”描绘了前往北山寺的路径,虽有阻隔,但轻帆穿行于碧波之上,象征着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蜡履偶然一登陟,暮归惧隔重城严”表达了作者对这次登山活动的偶然性与对安全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去年此日作重九,曾向山头醉一斗”回忆起去年重阳节在山上饮酒的情景,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友情与自然之美的珍惜。
“流光瞬逝过隙驹,如梦如烟空回首”感叹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倦眼眯尘春复秋,忽插茱萸笑开口”描述了作者在春去秋来中,偶尔停下脚步,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插茱萸以示庆祝,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直把登高作成例,主人提糕客携酒”体现了作者与朋友们共享登高之乐的传统习俗,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
“落叶满径霜叶丹,一泓碧澄鸣秋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落叶铺满了小径,霜叶红于二月花,一泓碧水在秋风中潺潺作响,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山脚小憩神逾健,蹑梯直上青云端”表达了作者在短暂休息后,继续攀登,最终到达山顶,感受到超越自我后的喜悦与成就感。
“塔影矗空日正午,拂衣猎猎天风寒”描绘了山顶的景象,塔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微风吹过,衣袂飘扬,虽然天气寒冷,但心中充满温暖与自由。
“乘飙便欲凌沧溟,俯视尘海骖青鸾”表达了作者渴望飞翔于天地之间的豪情壮志,俯瞰人间,如同驾着青鸾遨游于苍茫大海之上。
“骚首问天天不语,眼底家山在何许”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东南万里黯浮云,烽火连江亘吴楚”描绘了广阔天地间的风云变幻,以及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与忧虑。
“前年羽檄驰南都,至今狂寇羁天诛”回顾了过去发生的战乱事件,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正义的呼唤。
“安得痛饮千日酒,埋头石室读阴符”表达了作者希望在宁静的环境中,通过阅读兵书来寻求智慧与力量,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吾辈伏处恒碌碌,酒酣惯作长沙哭”反映了作者对平凡生活中的辛酸与无奈,以及在酒醉之时释放情感的场景。
“莫将落帽傲桓温,且漉葛巾灌幽菊”提醒自己不要像古代将领桓温那样骄傲自大,而是要保持谦逊,享受生活中的简单快乐,如同在幽静的菊花丛中漫步。
“要知行乐须及时,醉歌即是升平福”总结了全文的主题,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认为在醉歌中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历史时局的反思,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