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其四)

种树厌盆花,驯禽厌笼鸟。

玩赏必咫尺,所见亦何小。

天地木浩浩,动植常扰扰。

形声落闻儿,心目各自了。

赞皇老而痴,平泉悔不早。

一草及一木,子孙欲相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献甫的《杂述(其四)》以种树和养鸟为引子,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慨。诗中提到,人们对于盆栽花木和笼中鸟的欣赏,往往局限于眼前的小空间,这反映出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体验有时过于狭隘。诗人进而指出,天地间树木众多,生物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声音与景象丰富多样,然而人心所见所感却各有不同。

诗人以赞皇老人为例,他年纪大了仍痴迷于琐事,可能是指他对自然的热爱不够深入,而平泉则后悔未能早些领悟到自然的广阔与深远。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珍视每一草一木,保护自然环境,寓意深远。

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18)

郑献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五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乞养亲辞官,不复出,自号识字耕田夫。同治间主讲广州、桂林各书院。博览强记,尤熟诸史。为文章直抒胸臆,识见甚卓。有《愚一录》、《补学轩诗文集》等

  • 字:小谷
  • 籍贯:广西象州
  • 生卒年:1801—1872

相关古诗词

登黄鹤楼

前年我入诸侯幕,今年才访仙人鹤。

地上人乘天上云,此身知到三层阁。

江汉无声古水流,波澜不动春山幽。

遥岚远翠若争渡,一一卷上朱帘钩。

更衣不觉春寒小,凭栏但见春光好。

梅花吹罢柳条生,玉笛一声青未了。

楚客登高望故乡,遥看一线明潇湘。

忽闻万里叫鸿鹄,归心顿欲过衡阳。

登楼也识非吾土,题诗何必忘吾语。

崔郎自古我自今,捶碎空拳终不武。

少年五度泛晴川,曾吟七字追狂仙。

山光水色只如此,兴会大似非从前。

陈刘邺下两才士,员尚难中贵公子。

倚楼相与对青波,翩?一鹤凌空起。

形式: 古风

伪汉刘冢歌

洛州真龙称刺史,海国毒龙作天子。

非驴非马欲何为,值兔值牛聊自喜。

尉佗老去吕嘉亡,楼阁重看照烟水。

朦胧妖气射星文,碎破山河正豆分。

剩水残山自薰沐,沈香高热炎州云。

真龙再见毒龙警,孙子先人来执梃。

麋鹿朝游歌舞台,狐狸夜搰胭脂井。

墟墓如山不葬金,鱼膏冻灭蚕丝冷。

今古回头几战场,关山满目半斜阳。

断粉零香杳无处,花田犹说小南强。

海疆花事自终古,海角蜃楼又帝午,黑水千帆欲竖旗,朱崖一线微闻鼓。

鲸鲵万里送头颅,辱没刘郎坟上土。

形式: 古风

丙申八月出都寄曾芷潭编修(其一)

一日归程千日筹,今朝真个渡芦沟。

国门乍出犹疑梦,乡思重生不带愁。

马足正骄黄叶路,诗名权让白云楼。

临流自笑私窥镜,帽影鞭丝别是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丙申八月出都寄曾芷潭编修(其二)

夕阳间点素衣尘,入店依然落第身。

作吏不妨呼命士,回家未必定间人。

莺花上国皇州梦,鸡黍高堂子舍春。

雨送风迎聊自慰,出门一笑容怀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