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与才难似,家传学更优。
著鞭心汗马,游刃目无牛。
奏语闻三叹,论功仅一州。
人才苦牢落,那不使公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之士的困境和感慨。诗人通过“天与才难似”开篇,表达了对才智难以比喻的赞赏之情。紧接着,“家传学更优”则指出这位士人不仅有才,而且其学问也是家传相承,更为精深。
“著鞭心汗马”形象地描绘了一番辛勤的学问追求,诗人如同骑手一般,紧握着知识的缰绳,汗水与马匹的心跳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执着和专注。接着,“游刃目无牛”则是比喻诗人的学识之广博,如同行走于刀尖之上,却又看不见牛(即牛刀小试的成语),形容其学问非凡。
“奏语闻三叹,论功仅一州”一句,通过“奏语”表明诗人在学术上的成就被广泛认可,而“论功仅一州”则显示出诗人的才华虽然受到一定的肯定,但实质影响力却局限于一个州域之内。
最后,“人才苦牢落,那不使公留”两句,抒发了对人才难以得到充分施展和认可的感慨。诗人感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遭遇困顿,而这位士人的才华却未能被妥善利用,使得读者不禁为之扼腕。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学识渊博、才智卓越者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才难以得到公正评价和合理使用的现实。同时,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孙应时在宋代文学上的造诣和风格。
不详
昨岁桐江去,群公盛祖筵。
安舆皆鹤发,綵服正蝉联。
回首那为此,伤心可问天。
萱堂留仲博,犹足慰黄泉。
湖海归来近,山林兴故长。
勇辞黄阁掾,却上白云乡。
缥缈书楼壮,凄凉笔冢荒。
家声传二妙,公死未应亡。
爱士风流古,翻书气味长。
诗家入陶谢,书法到颜杨。
竹石故无恙,人琴今则亡。
二龙天下秀,一一看增光。
综理何精密,胸中故坦然。
爱民真为国,事世不欺天。
霜气星台表,春风竹马前。
湘江尽南海,遗绩尚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