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以秀才官二千石,遇诚荣哉,曾记得风檐共草、水榭看花,何等豪情逸兴,蓦地里乡关频战伐,羡书生投笔,入参幕府,元戎赏鉴,争列剡章,抚字正劳心,讵梦中旗鹤先迎,可怜嵇阮深交,长笛一声添旧恨;
随名王获数万俘,功亦伟矣,怎禁他蜣吉转丸,蚍蜉撼树,竟教换羽移宫,荷天恩甘陇再驰驱,奈贺兰山险,藏遍么么,灵武城空,荒连沙漠,弥留难瞑目,况堂上金萱垂暮,顿使崔卢增恸,素琴三叠发新吟。
此挽联描绘了一位孙姓官员的辉煌仕途与悲壮命运,以及对其身后哀悼之情的深切表达。上联通过“秀才官二千石”开篇,赞美其由平民之士跃升为高官的荣耀,接着“风檐共草、水榭看花”描绘了其闲适优雅的生活场景,展现其豪情逸兴。然而,“乡关频战伐”一语突转,揭示了其在动荡时局中的经历,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在战乱中仍能保持文人风骨的敬佩。
下联则聚焦于其军事功绩,“名王获数万俘”彰显其赫赫战功,但紧接着“蜣吉转丸、蚍蜉撼树”等比喻,暗示了其功业虽伟,却难以抵挡命运的无常和外界的强大压力。最后,“弥留难瞑目”表达了对其英年早逝的惋惜,而“堂上金萱垂暮”则点明了其离世给家庭带来的巨大悲痛,尤其是对家中长辈的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颂扬了孙家珏的功绩与才华,更深刻地表达了对其人生起伏与最终结局的感慨,以及对其家人失去亲人后的哀伤之情。语言典雅,情感深沉,展现了中国传统哀挽文学的特色。
不详
识面我无缘,名在江淮,百战功勋万人敌;
出师公未捷,气吞云梦,一生忠勇九重知。
棘院幸追随,登楼赏月,把酒论文,忆五夜秋风,回首可怜成梦里;
桂林移使节,坠雨才歌,落星遽赋,对一江春水,伤心犹自盼公归。
自濂洛关闽而后,罕证薪传,惟公东粤挺生,本儒术,作名臣,体用兼赅,六子阶梯堪并足;
哭倭曾朱吴以来,又惊木坏,顾我西州增感,省孤衷,惭末学,渊源空托,卅年门馆最伤心。
两朝元老似公稀,况年届欧苏,难得古今同齿德;
六载监司容我拙,愧才非繇岱,空教兄弟热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