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八)

阴阳三食此何时,一月那闻古有斯。

雁羽畏炎知北向,斗杓随岁渐东欹。

汉兴近酉年方建,夏厄逢壬历每移。

天道即令皆可测,重华不用更陈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其八)》。诗中探讨了自然现象与天道的关系,以及历史变迁对时间的理解。

首句“阴阳三食此何时”,以“阴阳”指代天地、日月等自然现象,以“三食”比喻一天中的三个时段,提出对时间的思考。接着,“一月那闻古有斯”则表达了对古代一个月长度的疑问,引出对时间度量变化的感慨。

“雁羽畏炎知北向,斗杓随岁渐东欹”两句,通过大雁南飞避暑、北斗星随季节逐渐向东倾斜的现象,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季节更替的规律性,同时也暗含着对人类社会变迁的隐喻。

“汉兴近酉年方建,夏厄逢壬历每移”进一步将自然现象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通过“汉兴”、“夏厄”等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最后,“天道即令皆可测,重华不用更陈辞”表达了对天道的理解与尊重,认为即便天道可以被理解,也不应过度言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历史、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规律与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雨中归凤城柬徐侯戢斋二首(其一)

山多佳气翠重重,知有神君在五峰。

暂泊溪桥逢骤雨,乍眠江馆听新钟。

数声集野初归雁,百里惊雷欲起龙。

拟待晴天花尽发,万松堤上试扶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雨中归凤城柬徐侯戢斋二首(其二)

昨来珠海米如珠,万石今看满石湖。

直道信知千载在,乐郊真觉此邦殊。

德如风草人皆偃,令下泉源众所趋。

旧是龙岩山下住,白头归作老农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韶石歌韶州陈使君席上赋

韶石之山双阙开,拔地千仞俱崔嵬。

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

韶阳太守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

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

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

和鸣嗈嗈叶律吕,紫庭阿阁增光辉。

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

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像九包始为瑞。

形式: 古风

口占送高孔霖二首(其一)

几回客舍共衔卮,便是天涯作别时。

明月渐生沧海上,西风何处寄相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