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边诗九首(其四)大同

马头北去是云中,极目川原处处通。

绕镇卫城分十五,沿边都阃辖西东。

颓垣正接葫芦月,旷野长吹雕鹗风。

闻道频年还调戍,诸臣何策建奇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同边疆的壮丽景色与军事布局,展现了作者对边防的深刻理解与关注。首句“马头北去是云中,极目川原处处通”以马头指向北,引出云中之地,通过极目远眺,展现出辽阔的川原景象,暗示边疆的广阔与深远。

接着,“绕镇卫城分十五,沿边都阃辖西东”两句,点明了边防的组织结构与管辖范围,十五个卫城环绕,都阃(边防最高长官)则负责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现了清朝边防体系的严密与周全。

“颓垣正接葫芦月,旷野长吹雕鹗风”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颓垣(残破的城墙)与葫芦月(葫芦形状的月亮),以及旷野中长风吹拂的雕鹗(鹰的一种),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边防的艰苦与挑战。

最后,“闻道频年还调戍,诸臣何策建奇功?”表达了对边防频繁调动士兵的关注,以及对如何建立奇功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边防事务的深思熟虑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高度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军事布局,更蕴含了作者对边防政策的深入思考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兼具文学美感与历史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4)

方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旧边诗九首(其五)山西

三关平列势逶迤,日落连城鼓角多。

帐外深烟迷众堡,营前孤月坠长河。

赤山寒谷惊逢燧,青冢秋原入骆驼。

谁使总戎移逸地,偏头空旷牧人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旧边诗九首(其六)榆林

榆林四望黄沙际,千里连墩绝塞天。

夹道陈兵横套口,长城环堑绕延川。

徙边御史筹无缺,折色司农计苟全。

此地从来多勇敢,莫教枵腹事鸣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旧边诗九首(其七)宁夏

镇城西倚贺兰开,满目沙飞筚篥哀。

冰合黄河朝走马,云迷红寺夜登台。

膏腴昔日称蕃庶,蹂践连年尽草莱。

欲识金城旧方略,浚渠即是靖边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旧边诗九首(其八)固原

秋入平原动鼓鼙,弓鸣风劲塞云低。

汉家营垒沿山后,秦郡川原尽陇西。

征调频年忧戍士,逃亡□计复蒸黎。

徘徊险阻谁为守,花马池边落日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