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沈瓒所作,题为《张君为余貌小像二一野服一冠裳皆肖戏赋一律效长庆体》。诗中描绘了友人张君为其绘制的小像,形象生动,既有穿着荷衣芰制的自然洒脱之态,又有束带簪冠的文雅风度,自成宾客之主。画中的形象不仅形似,更在神韵上独树一帜,仿佛与观者形成了三人对话的场景。
诗人以“丹青”赞其技艺高超,能将人物的神采与个性完美捕捉。接着,他以“浓笔”与“枯笔”的对比,暗示画家在表现手法上的多样性和深邃性,既细腻又富有层次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前身与后身”的比喻,表达了对画中人物复杂性格和丰富经历的感慨。
最后,诗人邀请读者通过这幅小像,去理解画中人物内心深处的丘壑之意,即其生活态度、情感世界以及精神追求。这里的“阿堵”,是古代货币的代称,借以隐喻画中人物的精神财富或内在价值,引导读者深入探索其真实面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也流露出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绘画艺术的魅力,还能体会到诗人与友人间那份超越物质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