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再入大湖作

客行惨澹无颜色,十年枉用开山力。

巨蛇不拔山不摧,山瘴如烟山树黑。

五六月间蒸暑湿,大湖痞鬼家家入。

饥鼠清宵绕案行,怪枭白昼当门立。

瘴疠犹可,生番杀我。民为彼兽,山为彼囿。

既择其肥,亦食其瘦。

肥男瘦男为彼噬,鬼必搏膺诉天帝。

坏门陷厕为大厉,不然或在彼膏肓,彼无医和那得制。

岂知带血挟人头,况使骨肉成寇仇。

鬼不仇番仇骨肉,骨肉吞声惟暗哭。

鬼家不敢招魂祭,或恐魂引凶番至。

生为肉兮死为伥,闻所未闻真骇异。

民视番,猛于官,官奉番,骄于子。

番屠民,如屠豕,官闻知,惟充耳。

山水毒淫乃如彼,豺虎纵横复如此。

居民皇皇走折趾,先生入山可已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湖地区人民生活的艰苦与悲惨,以及当地环境的恶劣。诗中以“客行”开头,形象地展现了外来者面对这片土地时的无力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惨澹无颜色”、“枉用开山力”等词句,表达了对过去劳动付出的惋惜与感慨。

“巨蛇不拔山不摧,山瘴如烟山树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中的瘴气比作烟雾,将树木比作黑色,生动地描绘出大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之恶劣。接下来,“五六月间蒸暑湿,大湖痞鬼家家入”则进一步描述了夏季的酷热与潮湿,以及由此带来的不适。

“饥鼠清宵绕案行,怪枭白昼当门立”两句,通过描写夜间老鼠的活动和白天怪鸟的站立,侧面反映了当地生活的贫困与荒凉。随后,“瘴疠犹可,生番杀我。民为彼兽,山为彼囿”则揭示了当地人民面临的双重威胁:一是来自自然环境的疾病,二是来自“生番”的暴力。

“既择其肥,亦食其瘦。肥男瘦男为彼噬,鬼必搏膺诉天帝”几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生番”对人类的残暴行为,以及他们对食物的贪婪。接下来,“坏门陷厕为大厉,不然或在彼膏肓,彼无医和那得制”则进一步强调了“生番”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与威胁。

“岂知带血挟人头,况使骨肉成寇仇。鬼不仇番仇骨肉,骨肉吞声惟暗哭”几句,通过对比“鬼”与“生番”的行为,突出了人类内部矛盾的严重性。最后,“鬼家不敢招魂祭,或恐魂引凶番至。生为肉兮死为伥,闻所未闻真骇异”则表达了对这种奇特现象的震惊与恐惧。

“民视番,猛于官,官奉番,骄于子。番屠民,如屠豕,官闻知,惟充耳”几句,揭示了当地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官员对民众苦难的漠视。最后,“山水毒淫乃如彼,豺虎纵横复如此。居民皇皇走折趾,先生入山可已矣”总结了全文,表达了对大湖地区现状的深切忧虑,并暗示了作者对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无奈与绝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湖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尤其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冲突,以及社会正义的缺失。诗中充满了对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收录诗词(73)

梁成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中县房里大甲两溪

鸟嘴尖山何崿崿,白龙两缕排空落。

捲尽泥沙入海波,瀰迤盈眸石珞珞。

千年水石恣击搏,水飞石立相为虐。

有时水强挟石走,风雨声中猛虎作。

有时石强水波怒,龙蛇拗触势尤恶。

有时敌石潜师退,分道并侵争夺掠。

飞沫怒流震万霆,巧乎有道难容脚。

昔年乙酉初临渊,九十月交水始涸。

舟人捩柁舟如驶,急睨岸人抛缆索。

岸人齐力身手好,一声邪许无前却。

水推之行人力挽,不尔船同鱼纵壑。

劳生何啻百经过,今日孤云竟何托。

藤县中丞真好事,驻军大甲为筹度。

谬谓投鞭足断流,岂知铸铁空成错。

人谋不遂鬼谋空,徒峙神祠称锁钥。

今年丁酉我重游,日本工师事绳削。

积木高齐火燄山,一溪一溪成略彴。

真从枕席过鲜水,差拟复道萦剑阁。

万事始知难见巧,馀生所见今非昨。

寄书南北两飞鸿,行路虽艰艰亦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佃客

佃客结茅庵,邻家屋两三。

快牛过子弟,健妇抵丁男。鸡犬?簩竹,鱼虾钴鉧潭。

逃亡今略尽,寥落我何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南湖至大湖风雨阻归者四日

风雨挟山浮,千溪水乱流。

势危防败屋,身寄欲沈舟。

里舍同交尽,薪刍独客愁。

等閒为旅寓,何必厌勾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南湖西行经九份鹿湖各山纪之以诗

鬼啸与狨啼,青天蜀道危。

云扶张臂石,雨益恶声溪。

野屋家家树,山田步步梯。

劳薪劳不息,悔不事幽栖。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