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篇寄冯稚谟

武夷之山天下奇,溪流九曲清涟漪。

峰峦秀拔耸霄汉,仙灵往往来栖迟。

大王峰高号天柱,玉女亭亭更媚妩。

弱水源通天鉴池,升真洞接蓬菜圃。

访道曾闻十二仙,披衣同谒魏子骞。

龙潭领得飞升诀,凡骨一蜕三千年。

幔亭开宴曾孙列,凌空万仞虹桥设。

宾云几曲彩霞飞,铁笛一声山石裂。

翠屏丹灶尚依然,悠悠往事人空传。

控鹤大仙缈何去,谁能契此清都缘。

冯生名挂天台藉,足蹑天梯访仙迹。

崖头招鹤鹤初还,岩下搴华华吐色。

箕踞长吟看水帘,一编寄我西来鹣。

安得乘风振羽臂,与君重访张金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武夷篇寄冯稚谟》由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传说。诗中以武夷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川之美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

首句“武夷之山天下奇”开门见山地赞美了武夷山的独特魅力。接着,“溪流九曲清涟漪”描绘了山间溪流曲折蜿蜒,水波轻漾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美。随后,“峰峦秀拔耸霄汉”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山峰的高峻挺拔,仿佛直插云霄。

诗中还提到了武夷山的几个著名景点,如“大王峰”、“玉女亭亭”、“弱水源”、“升真洞”等,这些地点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例如,“大王峰高号天柱”,象征着山峰的雄伟;“玉女亭亭更媚妩”,则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山峰的柔美。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关于武夷山的传说,如“访道曾闻十二仙”、“龙潭领得飞升诀”等,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最后,通过“控鹤大仙缈何去”、“谁能契此清都缘”等句子,表达了对仙人踪迹的追寻和对仙境的向往。

整体而言,《武夷篇寄冯稚谟》不仅是一首赞美武夷山自然美景的诗作,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615)

郑学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字:承孟
  • 籍贯:广东顺德

相关古诗词

送梁先孔之韶州

君不见五羖大夫未遇时,其妻与之吹扊扅。

一朝相秦拓土宇,勋名奕奕至今垂。

又不见张仪楚相疑其窃,辛苦还家空视舌。

连横计就竟强秦,六国之王皆破灭。

功名富贵彼二子,通塞有时尚如此。

古今贤达非一人,谁能早自纡朱紫。

公孙季亦汉名臣,微时牧豕东海滨。

六十始就郡国辟,终能拜相封平津。

大器由来多晚成,班班青史垂鸿名。

丈夫意气塞宇宙,何须役役趋浮荣。

君今有才年少壮,握瑾怀瑜偏肮脏。

功名富贵等浮云,大业千秋惟所望。

公车未许通金马,高适渔樵孟诸野。

赋就谁为狗监知,三千牍在时堪写。

担簦此日过韶阳,高歌对酒声琳琅。

遂成台接庚关道,北望彤云万里长。

形式: 古风

赋得行路难赠刘生二首(其一)

奉君九酝之美酒,佩君万镒之琼琚。

适体粹白之狐腋,枕前不夜之明珠。

富贵于人各有命,求而不得将何如。

太行之山骐骥伏盐车,东流之水西上鱼。

大块劳生燎如此,为君长叹空踟蹰。

形式: 古风

赋得行路难赠刘生二首(其二)

堂坳泻水介为舟,各自东西南北流。

万斛舳舻泛溟渤,长风破浪天沉浮。

器量由来自不同,好恶不合恒相攻。

拔剑出门何所适,前有虎狼后虺蜴。

人生坎壈真可惜,青眼高歌向天碧。

形式: 古风

前有尊酒行

前有一尊酒,后有三尺坟。

坟前芳草几经春,君看寂寞重泉者,曾是英雄叱吒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