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开篇“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描绘出诗人隐居山林,以简朴的布衣为伴,饮酒谈道,但并非为了追求世俗的成功。紧接着,“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展示了诗人对死亡有着超脱的理解,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物欲所动。
中间两句“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厌倦了树木遮挡的山色,却怜爱那透过窗棂洒落的清辉月光,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雅。
最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随着古代隐逸范蠡般的人物,驾一叶扁舟,在五湖之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这里的“一棹”代表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状态,而“五湖清”则是对心灵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不详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
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搆架。
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
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
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
碗楪不曾乾,长时道不足。
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
都缘业使牵,非干情所欲。
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狱。
阎罗使来追,合家尽啼哭。
炉子边向火,镬子里澡浴。
更得出头时,换却汝衣服。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
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
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
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
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
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