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明何处宴良宵,佛国楼台倚泬寥。
砧杵远村闻捣练,绮罗深院度吹箫。
银河接地繁星隐,玉气横空瘴雾消。
影转回阑夜方半,天风忽送海门潮。
这首明代诗人朱朴的《中秋前一夕会饮西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秋夜图景。首句“月明何处宴良宵”以明亮的月光引出夜晚的欢宴,暗示了聚会的欢乐氛围。接下来,“佛国楼台倚泬寥”将月色下的楼阁比作佛国仙境,增添了神秘与超脱的色彩。
“砧杵远村闻捣练”通过远处村庄传来的捣衣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也暗寓着季节更迭。而“绮罗深院度吹箫”则转向了富贵人家的庭院,悠扬的箫声增添了诗意和雅致。
“银河接地繁星隐,玉气横空瘴雾消”运用银河和繁星的意象,展现出夜空的广阔与澄净,仿佛连瘴气也被月色洗净。最后一句“影转回阑夜方半,天风忽送海门潮”,以影子的变化和海潮的声音收尾,既写出时间的推移,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不同的意象和声音,展现了中秋前夜的宁静与繁华,既有世俗的欢宴,又有超凡的意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不详
南州草堂千卷书,五侯门前百两车。
舞裙歌扇固为乐,行酒赋诗应自如。
落花时节已寒食,流水陂塘还祓除。
欲绘兰亭继陈迹,永和人物暮春初。
曾蹑金鳌海上回,袖中携得小蓬莱。
兰芳桂树各生意,月户云窗相向开。
鱼蹙浪花穿藻去,鸟衔春色过墙来。
玉壶未罄人皆醉,击节南山歌有台。
老桂吹香花满阑,故人相约把杯看。
潮随月满涛声壮,露应秋高木叶寒。
谁遣岁华遮白发,且凭幽事答清驩。
同游忽念鹓鸿侣,五岭三江各羽翰。
城中有高楼,十二红阑干。
丹梯下平地,飞甍入云端。
一朝异时事,榛莽生凄寒。
小楼可丈许,亦足罗杯盘。
佳客不在多,八九相盘桓。
置身固言窄,置心有馀宽。
孟冬风日温,会合尽所欢。
寒山拂烟翠,霜叶流朱丹。
冥飞见高鸿,长啸惊白鸾。
徘徊不能去,落日光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