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回文三首(其三)

羞云敛惨伤春暮,细缕诗成织意深。

头畔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春色凋零如羞涩的云收敛着悲伤,细致的诗句编织出深深的哀思。
倚着枕头,屏风后的山影仿佛隐藏着无尽的遗憾,黄昏时分,尘埃弥漫,琴声在玉窗中显得黯淡。

注释

羞云:形容春光衰败,如云般羞涩黯淡。
敛:收敛,聚集。
惨伤:悲痛、哀伤。
春暮: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细缕:细致的诗篇。
织意深:编织出深远的情感。
头畔:头部旁边,这里指枕边。
枕屏:枕头和屏风。
山掩恨:山影似乎隐藏着愁绪或遗憾。
日昏:黄昏时刻。
尘暗:尘埃弥漫,显得阴暗。
玉窗:精致的窗户,常用来代指闺房。
琴:古琴,象征音乐和情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春天将尽之感伤和深沉情感的诗句。从"羞云敛惨伤春暮"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春光易逝的不舍,"细缕诗成织意深"则表达了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投入和对诗艺的精心雕琢。在"头畔枕屏山掩恨"一句中,"头畔"指的是床边,"枕屏"则是用屏风作为枕头,而"山掩恨"则是在说诗人将自己的忧伤埋藏在心底,就像大自然中的山川一样深不可测。最后"日昏尘暗玉窗琴"一句描绘了黄昏时分,室内的尘埃和光线的交织,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演奏着玉制的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雅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暮色的描写、个人隐秘的情感世界以及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对即逝之物的无尽怀念。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忆旧游

念当时月色,不掩云屏,却照人归。

乱叶惊凉梦,正钗横玉枕,钩褪珠帏。

夜阑小院深闭,花落燕空飞。

算负了春宵,看残烛泪,省得腰围。依依。

又相见,便劫换楼台,犹认斜晖。

凭数前游处,恁烟迷草迥,冷遍閒扉。

海天欢语如昨,憔悴十年违。

道几度逢迎,重来渐觉尘梦非。

形式:

水龙吟

更谁从说风情,眼中人物都非旧。

南天梦杳,西楼燕去,前欢已负。此际何堪?

等閒过了,少年时候。

万千愁似水,萦回不断,又轻被、风吹皱。

忍向杜鹃啼处,念伊人、可曾消瘦?

酒痕掩泪,歌声缄怨,几番吹逗。

还说相思,莫教重误,隔江红豆。

便匆匆白发,催人直怎,撇双鸾袖。

形式:

薄倖

十年尘梦。甚一觉、歌鸾泣凤。

似记得、尊前稠叠,酒付泪珠催送。

算江南、花月停匀,何时了得春愁重。

念翠袖朝笼,红妆宵罢,今也凭谁与共。

但一自、思量后,曾几顾、锦鞍雕鞚。

怕言寻芳去,销魂前路,当筵忍听梅花弄。

又荒鸡动。便柔情不减,教谁红豆殷勤种。

天涯倦矣,还醉葡萄旧瓮。

形式:

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异,其一如芭蕉,其一如莲花,梦中与作诗

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

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蕖。

飞电著子壁,明月入我庐。

月下合三璧,日月跳明珠。

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