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歌风台

素灵霄啼大泽前,赤精炎炎光烛天。

阿房已灰四海沸,轵道羊车诚可怜。

谁言汉中非土地,养民致贤真上计。

三秦才定海宇清,税驾咸阳遂称帝。

沛中汤沐新赐名,万乘那忘故里情。

翠华东归喜临幸,父老子弟俱欢迎。

威加海内何雄哉,酒酣更上高高台。

大风歌来真慷慨,守国何独忘贤才。

汉家规模止如此,四百光阴犹撚指。

一旦炎灰不复然,空有荒台临泗水。

我时乘舟台下过,逸兴自觉登临多。

人间兴废等馀事,且将斗酒倾金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名为《登歌风台》。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往事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权力更迭、兴衰无常的深刻理解。

首句“素灵霄啼大泽前”,以“灵霄”象征帝王之位,用“啼”字赋予其生动形象,仿佛在诉说历史的变迁。接着,“赤精炎炎光烛天”,以“赤精”比喻帝王的权力和威严,与“光烛天”形成壮丽的景象,展现了一代帝王的辉煌。

“阿房已灰四海沸,轵道羊车诚可怜。”两句对比强烈,阿房宫的灰烬与四海沸腾的民众情绪形成鲜明对照,轵道羊车的奢华与帝王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谁言汉中非土地,养民致贤真上计。”诗人在此强调了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民生和人才的培养,而非单纯的领土扩张。

“三秦才定海宇清,税驾咸阳遂称帝。”描述了汉朝初建的场景,从三秦之地的安定到统一全国,再到在咸阳称帝,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沛中汤沐新赐名,万乘那忘故里情。”通过刘邦在沛县的赐名和不忘故乡之情,体现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即使成为帝王,也难以割舍对过去的记忆。

“翠华东归喜临幸,父老子弟俱欢迎。”描绘了刘邦回乡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体现了人民对英雄的拥戴。

“威加海内何雄哉,酒酣更上高高台。”展现了刘邦的豪迈气概,即使在酒醉之时,仍能登上高台,显示出他的自信与豪情。

“大风歌来真慷慨,守国何独忘贤才。”引用了刘邦的《大风歌》,表达了对贤才的重视,即使在守国的大业中,也不应忘记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汉家规模止如此,四百光阴犹撚指。”总结了汉朝的治国之道,并感叹时间的短暂,四百年间如同捻指一般。

“一旦炎灰不复然,空有荒台临泗水。”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曾经辉煌的遗迹如今只剩下荒凉的台子,面对泗水,不禁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对权力、人性、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坡墨竹为郭珍指挥赋

坡翁文艺何尔奇,落笔往往成珠玑。

玉堂昼永风日美,闲写潇湘玉一枝。

贞坚原有冰霜操,潇洒犹含雨露姿。

英娥去后瑶佩冷,碧云深处青鸾飞。

坡翁仙逝不复作,空遗墨迹人宝之。

几回展卷生浩叹,欲赋愧乏琼琚辞。

形式: 古风

龙图为司务淩志赋

伊谁画龙得真趣,眼底霏霏起烟雾。

老龙引子去朝天,欲与虚皇骖玉辂。

冯夷相随辞水府,蜚廉导之浪花舞。

天生神物尔最灵,变化无常孰能伍。

风云际会应有时,好作甘霖遍寰宇。

形式: 古风

所翁龙为员外郎尹祥赋

叶公画龙称绝艺,赫赫声名传后世。

所翁奋起能继之,今睹斯图无乃是。

眼底风云结暝阴,崭然头角出波心。

何当飞跃天池去,四海苍生政望霖。

四灵之中尔其一,变化须臾人莫测。

所翁去后今几年,此日人间见真迹。

形式: 古风

山水图为静轩作

静明山高倚空碧,山下禅林更幽寂。

常闻老衲去参禅,喜见高僧来驻锡。

岚气濛濛路莫分,上方楼阁远嚣尘。

天花时落祇园石,曙色遥连钟阜云。

是中风致由来美,况复写归图画里。

几回丈室谛观时,顿觉心源清似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