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馀干徐仲敏高克诚二良友兼赠彦明原祐丙午之夏余寓于越与二公相知及己未岁忽彦明原祐相过彦明则克诚之弟原祐则仲敏之子也

我昔来华原,适遭乱定初。

崎岖访家室,于邑返故庐。

维时方盛夏,日永暑未徂。

问津川无航,问道途无车。

山家得少休,快此兼旬馀。

南州一高士,先卜王翰居。

晨夕相过从,义高意勤劬。

云篷有贤孙,万卷藏家书。

时来候契阔,诗酒仍相娱。

长松结夏荫,众木枝扶疏。

笑语坐移日,交契金石如。

不意旅寓间,见此巢许徒。

由来十四秋,荏苒流居诸。

片云隔嗣音,久阙雁与鱼。

谅彼怀旧心,岂不长嗟吁。

两地各皓首,濩落真成迂。

高生尚黑头,已喜登天衢。

斯文固有幸,不免劳驰驱。

松茂柏须悦,彼智此则愚。

郡斋雨初晴,燕坐鳣堂虚。

有客忽相过,揽衣问谁欤。

衣冠出名门,济济文义俱。

话间得出处,使我心疾除。

明时需才贤,鄱阳古名区。

况乃贤父兄,家世耽文儒。

贱贫岂不乐,荣达多忧虞。

行藏在用舍,与世同卷舒。

勖哉二君子,必则宁与蘧。

归家尽孝友,为政当何殊。

吾观圣贤心,老大志不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诗《寄馀干徐仲敏高克诚二良友兼赠彦明原祐丙午之夏余寓于越与二公相知及己未岁忽彦明原祐相过彦明则克诚之弟原祐则仲敏之子也》描绘了诗人过去在战乱平定后回到故乡华原的经历。他回忆起盛夏时节,路途艰辛,但得以在山中稍作休息,结识了高士王翰,与他晨夕相伴,畅谈诗书,享受松荫下的友情。诗人感叹自己漂泊多年,与好友音信稀疏,但仍怀有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彦明和原祐是徐仲敏和高克诚的儿子,他们的来访让诗人感到惊喜,他们言谈间显示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采。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明时需要人才的感慨,以及对徐、高两家世代书香门第的赞赏。他认为,无论贫贱还是荣达,都应该遵循自己的本心,行藏自如,同时强调孝友和为政之道。

最后,诗人以圣贤之心自比,即使年事已高,志向依然坚定,表达了对友人和自身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55)

龚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周澹斋琴边秋兴

遥岑隔云烟,空谷蔽榛莽。

何年发幽贞,异境豁弘敞。

林寒碧筱生,石古苍苔上。

晨登抚瑶琴,暮归倚藜杖。

一鼓忘世纷,再弹绝尘鞅。

猿鹤留哀音,风泉荅遗响。

谁持方壶图,为我澹斋赏。

知尔谐素心,令人动遐想。

彷佛连郊墟,萧条异畴曩。

虽云杂喧嚣,毋乃异天壤。

乔木阴扶疏,故园色凄怆。

安得从尔游,亦以长吾长。

形式: 古风

题西庄赠王文奎下第后省亲

会稽文献邦,人杰乃地灵。

土俗无浇漓,山水有馀清。

先民乐遁藏,于焉解其缨。

栖迟族寓间,百世流芳馨。

名郎迈时流,髫龀若老成。

卜邻西庄上,迹晦心则宁。

黍稷被东阡,桑麻蔼前荣。

诗酒足自娱,势利鸿毛轻。

弱冠嗜经术,诗礼闻过庭。

词华发天藻,俊造蜚英声。

荐鹗万里秋,曝鳃千丈泠。

漆雕不我欺,闾丘徒自盈。

虞庠重琢磨,益友欢送迎。

翻思凊温日,不觉喜惧并。

明发乞归省,愧我非阳城。

翩翩孤征鸿,摇摇双旆旌。

路若过山阴,为我观兰亭。

剡溪虽怀贤,兴尽宜宵征。

升堂问起居,拜舞还自惊。

去时尚朱颜,今朝鬓星星。

咄唶山泽癯,亦能奋翘英。

况尔瑚琏器,岂不图骞腾。

鼎茵有其期,菽水何足矜。

男儿志四方,莫作儿女情。

形式: 古风

题徐用之助教慈训堂

南州一高士,晦迹衢婺间。

六岁失所怙,立身何艰难。

高堂有慈母,尽瘁心力殚。

年甫二十四,掩镜啼孤鸾。

纺绩事教养,辛苦摧肺肝。

岁时奉祭祀,鸡黍供盘餐。

殷勤冀成立,宗嗣得无患。

子母命相依,影只形更单。

儿身壮有室,母心方燕閒。

乳下三岁儿,况复哀茕鳏。

保抱恤疢疾,衣食防饥寒。

三世各一身,谁不为悲酸。

人愿天弗违,竟使嗣续完。

母头既垂白,儿亦双鬓斑。

綵衣戏堂下,五色纷斌斓。

凊温适母宜,甘旨尽母欢。

树彼萱草花,慈训谁与颜。

慈训不可忘,恩重如丘山。

贤孙诲上庠,耿耿心寸丹。

有志在补报,无时涕汍澜。

求诗纪其实,千载为兴观。

形式: 古风

题山水及古松扇面

横桥压长溪,高树倚绝壁。

草屋何人家,开门候佳客。

清风招不来,白云渺无迹。

毋使元规尘,污我远山色。

长松生涧阿,绢素尺不盈。

昂藏烟雾姿,萧骚风雨声。

梁栋固有朋,山林岂无情。

少留天地间,岁寒保坚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