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符锡在仲夏时节于读书山庄所见的雨水泛滥景象。开篇“方春苦旱夏苦雨”,以对比手法点明了季节与气候的反常,春季干旱,夏季却连绵阴雨。接着,“潦水田田生白波”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雨水积聚成湖,波光粼粼的景象。
“枕簟通宵防满湿,柴门一月断经过”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进一步渲染了雨水带来的不便与困扰。人们整夜警惕,防止床席被雨水浸湿,一个月来,连过往的行人也因道路泥泞而无法通行。
“溟濛草树纷垂首,岑□山禽遂不歌”描绘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草木低垂,山中的鸟儿也不再歌唱,一片沉寂。最后,“愁自渔人得消息,濒江淹出几分禾”则以渔人的愁绪收尾,江边的农田被雨水淹没,丰收无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自然现象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江南地区夏季雨水过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农业生产和民生疾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