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哭江进之(其十)》中的一节,通过“薄俗好检点,因循愧少箴”两句,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与自我反省的愧疚。接下来,“只疑如豆目,未达似空心”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见识比作微小的豆子和空洞的心灵,暗示了自己在知识和理解上的局限性。
“琴败孤音绝,林荒破宅深”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画面,琴声不再,树林荒芜,破旧宅院深邃,象征着失去知音、环境衰败的凄凉情景。最后,“期君一百载,只字双南金”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希望与逝者共度百年,哪怕只是言语间的交流,也胜过世间所有的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我成长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