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舞阳

客子寒亦行,正月固多阴。

马头东风起,绿色日夜深。

大道不敢驱,山径费推寻。

丈夫不逢此,何以知岖嵚。

行投舞阳县,薄暮森众林。

古城何年缺,跋马望日沉。

忧世力不逮,有泪盈衣襟。

嵯峨西北云,想像折寸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旅人即使在寒冷中也前行,正月里天气常阴沉。
马匹迎着东方的春风,绿色的景色一天天加深。
大道不敢轻易驱驰,山路曲折寻找难寻。
若非亲身经历,怎知人生崎岖艰辛。
行至舞阳县,傍晚时分森林茂密。
古老城池不知何时破败,我骑马遥望夕阳下沉。
忧虑世事无能为力,泪水湿透了衣襟。
西北方的崇山峻岭,令我心中悲痛万分。

注释

客子:旅人。
寒亦行:即使寒冷也前行。
正月:正月。
固多阴:常常阴沉。
马头东风:马匹迎东风。
绿色日夜深:绿色渐浓。
大道:大路。
不敢驱:不敢轻易驱驰。
山径:山路。
费推寻:难以寻找。
丈夫:男子汉。
岖嵚:崎岖不平。
舞阳县:地名。
薄暮:傍晚。
森众林:茂密的森林。
古城:古老城市。
缺:破败。
跋马:骑马。
日沉:夕阳下沉。
忧世:忧虑世间。
力不逮:无能为力。
盈衣襟:湿透衣襟。
嵯峨:高峻。
西北云:西北方的云。
想像:心中想象。
折寸心:心痛万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次舞阳》,描绘了冬季旅行者的艰辛与感慨。首句“客子寒亦行”,写出旅人不顾严寒继续前行的坚韧;“正月固多阴”则点明季节气候的阴冷。接下来,“马头东风起,绿色日夜深”通过东风和加深的绿色暗喻春天即将到来,但道路艰险,“大道不敢驱,山径费推寻”表达了行程的困难。

诗人感叹:“丈夫不逢此,何以知岖嵚”,意在说只有亲身经历这样的困苦,才能真正体验人生的崎岖。接着,他描述傍晚时分到达舞阳县,古城残破,日落西山,“跋马望日沉”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感到力不从心,“忧世力不逮,有泪盈衣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最后两句“嵯峨西北云,想像折寸心”,借西北的巍峨山云,寓言自己内心的激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深沉的忧思。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陈与义独特的旅途见闻和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汝州吴学士观我斋分韵得真字

狂夫缚轩冕,自许稷契身。

静者乐山林,谓是羲皇人。

不如两忘快,内保一色醇。

伟哉道山杰,滞此汝水滨。

大来会阔步,小憩得幽欣。

一斋有琴酒,万事无缁磷。

不作子公书,肯受元规尘。

人言君侯痴,我知丈人真。

月明泉声细,雨过竹色新。

是间有真我,宴坐方申申。

形式: 古风

江南春

雨后江上绿,客愁随眼新。

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

朝风迎船波浪恶,暮风送船无处泊。

江南虽好不如归,老荠绕墙人得肥。

形式: 古风

江梅

风雪集岁暮,江梅开不迟。

朝来幽窗底,明珰缀青枝。

上天播淑气,百卉分四时。

寒村值西子,足以昌吾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舟泛邵江

老去作新梦,邵江非旧闻。

滩前群鹭起,柁尾川华分。

落花栖客鬓,孤舟溯归云。

快然心自足,不独避嚣纷。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