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郑秘书徵君石沟溪隐居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閤交夔龙。

俛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翻译

郑先生顺应自然,胸怀坦荡如虚空般洁白。
他吸取天地精华,气质如冰雪般纯洁。
在贞元初年,皇上寻求贤才以带来盛世和谐。
乘坐简陋的蒲轮车进入深山,从天台峰迎接他下来。
离开赤城山告别松乔仙人,进入朝廷与贤臣如夔龙交往。
短时间内接受了三次任命,他从容地辞别了皇宫的重重宫门。
像出笼的鹤翩翩起舞,归林的凤鸟雍容华贵。
经历磨炼后能辨别真伪,经过霜雪方知松柏的坚贞。
他新居在楚山,山色碧绿,溪水潺潺。
炼丹炉烟火缭绕,黄精花茂盛如茵。
淡雅的蕙草帐中琴声悠扬,桂香酒醇厚春意浓。
这里人迹罕至,青苔覆盖石头,无尘埃的痕迹。
我现在为何如此忙碌,世俗生活让我身心疲惫。
如果不远离尘世,就无法遇见这样的隐士。
最终我会摆脱世俗束缚,前来此处与他为邻。

注释

郑君:指郑姓的隐士。
虚白:形容人心境空灵,纯洁无暇。
沆瀣精:夜间水气凝聚的露珠,象征清新纯洁。
蒲轮:古代迎聘贤士时乘坐的简陋车子。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代指深山。
黄閤:代指朝廷。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贤臣,这里指朝廷的贤能之士。
三命:古代指三次任命,象征仕途升迁。
九重:形容皇宫的重重宫门。
林壑:指山林幽静之处。
卜筑:选择地方建筑房屋,指隐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自然界的生活。"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表明郑君的心境纯净自然,没有杂念。"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则形象地描述了他从大自然中吸取精华,使其内在之美如同冰雪般清澈。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可能暗指诗人对于古代圣明君子的向往,而"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则是隐士生活的具体描写,显示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几句"赤城别松乔,黄閤交夔龙。俛仰受三命,從容辞九重"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隐士对于世俗权力、礼节的超然态度。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景象,而"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则是对隐士品格的赞美。

最后几句"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描述了隐士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以及他与世俗隔绝的境遇。

诗中反复强调自然界的美好与隐士的高洁品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无限憧憬。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冀城北原作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风吹黄埃起,落日驱征车。

何代此开国,封疆百里馀。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

昔人墓田中,今化为里闾。

废兴相催迫,日月互居诸。

世变无遗风,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其一)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今早天气寒,郎君应不出。

又无宾客至,何以销闲日。

已向微阳前,煖酒开诗帙。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其二)

朝怜一床日,暮爱一炉火。

床暖日高眠,炉温夜深坐。

雀罗门懒出,鹤发头慵裹。

除却刘与吴,何人来问我。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燕诗示刘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