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词十首(其二)

羽管慵调怨别离,西园新月伴愁眉。

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懒得吹奏管乐器,心中满是对离别的哀怨。
西园中升起的新月,映照着我愁苦的眉头。

注释

羽管:羽毛制成的管乐器,如笛子。
慵调:懒于吹奏,形容心情低落。
怨别离:对离别的怨恨和不舍。
西园:园林,此处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庭院。
新月:刚刚升起的月亮,象征着新的开始或思乡之情。
愁眉:皱起的眉头,表示忧愁。
容华:容貌和才华。
随年去: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逝。
妆楼:女子化妆或休息的地方,也暗示青春和美丽。
明镜:明亮的镜子,象征岁月的无情和对青春的反思。

鉴赏

这段诗节选自唐代诗人陈陶的《水调歌头·其二》,是对离别之情和岁月流逝进行深沉描绘的一组词句。

首句“羽管慵调怨别离”,以音乐中的悠扬乐声比喻心中对于离别的怅恨,通过“慵调”一词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西园新月伴愁眉"则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但却无法驱散愁绪,只能成为愁眉苦脸的陪伴。

“容华不分随年去”这一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无情的哀叹。"独有妆楼明镜知"则是说只有那个装饰精致的高楼上的明镜,才能洞察和理解内心的孤寂与悲凉。在这里,镜子不仅是映照容颜的工具,更是一个能读懂主人情感的物件。

整体来看,这段诗节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巧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无力感,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留恋和哀愁。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词十首(其三)

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

边场岂得胜闺阁,莫逞雕弓过一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水调词十首(其四)

惆怅江南早雁飞,年年辛苦寄寒衣。

征人岂不思乡国,只是皇恩未放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水调词十首(其五)

水阁莲开燕引雏,朝朝攀折望金吾。

闻道碛西春不到,花时还忆故园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水调词十首(其六)

自从清野戍辽东,舞袖香销罗幌空。

几度长安发梅柳,节旄零落不成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