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郑延平王祠堂用梦窗游灵岩韵

甚九州尽处起悲风,汉军落前星。

剩百年花鸟,种愁荒砌,啼血空城。

夜半灵来灵去,海气挟蛟腥。

似诉兴亡恨,铃语声声。

今日红羊又换,算学仙辽鹤,有梦都醒。

对斜阳无语,弹泪满冬青。

渐东流夜潮去急,荡旧时明月下寒汀。

凭谁问,閟重重恨,树靡东平。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悲凉的气氛和深沉的历史感慨,描绘了郑延平王祠堂的景象。开篇"甚九州尽处起悲风,汉军落前星",通过描绘边陲之地的凄风与落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接下来的"剩百年花鸟,种愁荒砌,啼血空城",借花鸟之哀鸣,渲染出祠堂的荒凉与寂寞,仿佛它们也在诉说着历史的兴亡之痛。

"夜半灵来灵去,海气挟蛟腥",进一步深化了祠堂的神秘感,海的气息夹杂着蛟龙的腥味,增添了神秘而阴森的氛围。"似诉兴亡恨,铃语声声",以铃声象征亡魂的低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深哀思。

进入下片,词人感叹时光流转,王朝更迭,"今日红羊又换,算学仙辽鹤,有梦都醒",借用"红羊换代"的典故,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无奈。面对夕阳,词人无言以对,只能在冬青树下弹泪,寄托哀思。

结尾"渐东流夜潮去急,荡旧时明月下寒汀",以江潮的东流和月下的寒汀,寓言历史长河的无情流逝,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最后的"凭谁问,閟重重恨,树靡东平",以疑问和哀叹收束,表达了对历史深重悲剧的追问,以及对东平地区的怀念。

整体来看,梁启超的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将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46)

梁启超(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暗香.延平王祠古梅,相传王时物也

东风正恶。算几回吹老,南枝残萼。

水浅月黄,长是先春自开落。

二百年前旧梦,早冷却栖香罗幕。

但剩得片片倩魂,和雪渡溪彴。依约。共瘦削。

便撩乱乡愁,驿使难托,鸾笺罢写。

闲杀何郎旧池阁。

休摘苔枝碎玉,怕中有归来辽鹤。

万一向寒夜里,伴人寂寞。

形式:

高阳台.题台湾逸民某画兰

紫甲颦烟,素心泫露,等闲消得黄昏。

幽谷年年,孤芳谁共温存。

多情应解思公子,渺予怀可奈无言,最凄凉月冷空庭,香返骚魂。

秋人别有秋怀抱,将灵均遗佩,写入冰纨。

雨叶风枝,古今无限荒寒。

凭君莫问移根地,怕著来总是愁痕。

更销凝,象管抛余,泪满湘沅。

形式:

西河.基隆怀古

沈恨地。百年战伐能记。

层层劫烬閟重渊,潜虬不起。

但看东海长红桑,蓬莱极目无际。耿长剑,谁更倚。

虞泉坠日难系。鼓声断处月沈沈,浪淘故垒。

返魂槎客若重来,酬君清泪铅水。

夕阳一霎见蜃市。又罡风、吹堕千里。

欲问人间何世。

看寒流涌出,汉家明月,消瘦姮娥山河里。

形式:

念奴娇.基隆留别

司勋伤别,况天涯春尽,番番风雨。

行也安归留不得,断渡似闻铃语。

西北云深,东南地坼,万恨凭谁补。

扁舟去后,残蟾应恋江树。

为问枝上啼红,千山鹃老,颜色能如故。

草草东流村壁字,平地几回今古。

碧涨量愁,玉珰缄泪,影事君看取。

落潮今夜,酒醒梦坠何处。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