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

轻烟清露淡秋容,十日看山兴倍浓。

题破洞中千片石,还经路口数株松。

何须锡杖来荒麓,定蓄金钱买碧峰。

莫道山灵无客意,层层都倩白云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樵山的秋日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轻烟、清露与淡雅的秋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首句“轻烟清露淡秋容”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而清新的世界,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凉意和淡淡的花香。接着,“十日看山兴倍浓”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番景色的喜爱之情,连续观赏多日,兴致反而更加浓厚。

接下来的“题破洞中千片石,还经路口数株松”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破碎的岩石上刻着诗文,路边的几株松树在秋风中摇曳生姿,这些自然元素的组合,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何须锡杖来荒麓,定蓄金钱买碧峰”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锡杖是僧侣行脚的工具,此处用来形容攀登荒野,而“金钱买碧峰”则是俗世的追求,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自然本身,无需外在的装饰或追求。

最后,“莫道山灵无客意,层层都倩白云封”两句,以山灵(即山神)的视角,表达了对访客的欢迎之意。山中的每一层都被白云覆盖,仿佛在为来访者铺设一条神秘而神圣的道路,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樵山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融合,以及对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

林应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慧花园题赠罗方雨

凤城城北如江村,荐绅往往多名园。

方雨先生家于此,休官归卧逃尘喧。

水际馀烟当绿野,屋边閒地如青门。

纡回一径疏车马,往来多是渔樵者。

入门数亩启双湖,长溪中插横桥下。

种桃亦即是桃源,有莲何必非莲社。

处处林开别有天,诸亭分布各超然。

群峰云气迫窗外,众水泉声交槛前。

香生并煖芝苓日,叶熟尝丰橘柚年。

主人解组本无事,杖藜暇日多瑶篇。

忆昔摛文徒草草,闻君一览称佳好。

朱弦摸索已知音,宁用相逢嗟不蚤。

公子兰孙总妙人,一时意气摅怀抱。

每过淹留坐日斜,狂歌屡把青樽倒。

拉我兹园快一游,竹石禽鱼恣幽讨。

濡毫为作此园歌,园以慧花额者何。

风盈双袖散天女,月宫数斗倾嫦娥。

笑看坐閒拈亦得,梦回笔下生尤多。

草能益知供箕颍,蓍亦通神待洛河。

芳菲山简嬉游地,烂熳尧夫安乐窝。

至人有慧灵于物,藏英歛萼空蹉跎。

从容且爱西山爽,旦夕当净东海波。

更起层楼近天汉,与君连酌金叵罗。

形式: 古风

与黎美周夜谈

看君年尚少,不患无声名。

纷纷但相逐,所见尽世情。

以此一片心,终为尘网婴。

富贵日多事,淡素非所营。

沉溺不自觉,反谓吾身荣。

静中一回头,愧汗当填膺。

形式: 古风

江上感调

辚辚肠车转,一刻千万里。

泪睫交烟树,遥盼天在水。

春梦徒杳茫,随风辨乡里。

南山远回互,何处是归止。

寂寞数行书,漶灭相思字。

形式: 古风

杂诗

我闻精卫鸟,衔木填沧海。

一切至诚心,毕生期不改。

虽然功不就,肝胆具精采。

海水竭无期,我怀宛长在。

宇宙有变迁,此心自危殆。

所患愿力微,中情为废馁。

秉此千古心,海水终见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