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泉翁壁

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

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蒸。

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

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

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

贤郎敬父执,僮仆意相亲。

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慇勤。

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

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大儒王守仁所作,名为《书泉翁壁》,是其对友人泉翁的追忆与感慨。诗中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句“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追忆先祖为国捐躯,其祭典在增城举行,奠定了一种崇高的家国情怀。接着“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蒸”两句,描述诗人亲临荒祠,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流露出诗人对兄弟间深厚情感的向往与追求。“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以苍茫的芦苇和深远的海洋比喻友情的广阔与深邃,形象生动。

“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描绘诗人踏入友人家中,看到散落的书籍与友人独自沉思的情景,体现了对友人学识与心境的赞赏。接下来“贤郎敬父执,僮仆意相亲”则展示了友人家中和谐温馨的氛围,以及对后辈教育的重视。

“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慇勤”写诗人因身体不适未能留宿,却留下诗篇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最后,“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而“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则寄寓了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持久,以及对先人、知识、自然、人性等多方面的感悟,体现了王守仁作为思想家与文学家的双重特质。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其三十九)玄宗

内难清夷日,当年亦治平。

开元醒里过,天宝醉中行。

蜀道风尘地,西宫掩抑情。

有初终不竟,作戒甚分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其四十)肃宗代宗

克复劻勷日,勤劳亦守成。

权阉播威福,悍后障聪明。

继世惟姑息,何时见治平。

酿成藩镇乱,消沮愧王灵。

形式: 五言律诗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其四十一)德宗

聚敛非王政,偏私岂建中。

天资伤忌刻,性学欠昭融。

贤辅终疏斥,奸邪是显庸。

治平虽有志,才小竟成空。

形式: 五言律诗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其四十二)宪宗

法祖追洪烈,勤咨想治平。

威行藩镇戢,政一纪纲明。

谋以明能听,功因断乃成。

远猷虽弗竟,亦不愧中兴。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