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㝛松向黄梅

秋山红叶重,烟树暮岩钟。

水澹松玆郭,月生天柱峰。

人閒二南岳,江上六禅宗。

怅望停车者,征途何所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林间的静谧与壮丽景色。首句“秋山红叶重”以“重”字生动地表现了秋叶在山间层层叠叠的繁茂景象,渲染出浓厚的季节氛围。接着,“烟树暮岩钟”一句,通过“烟树”和“暮岩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黄昏景象,钟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和谐。

“水澹松兹郭,月生天柱峰”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视线从山林转向水边与远处的山峰。水面平静如镜,松树与城市相映成趣;而月亮则在天柱峰顶升起,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色彩。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水的平静与月的明亮,与山林的静谧形成呼应,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

“人閒二南岳,江上六禅宗”则将视角转向人文景观,暗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南岳是佛教圣地,此处“二南岳”可能是指诗人内心深处的两个精神寄托或追求的目标;“江上六禅宗”则可能指江边的六个禅宗寺庙,象征着诗人对禅学的向往与实践。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表达了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与思考。

最后,“怅望停车者,征途何所从”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与迷茫。在如此壮丽的自然风光面前,诗人或许感到自己的心灵与外界的和谐,但同时也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这一句以问句的形式,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发,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㝛德化县

南行三百里,举首白云端。

大壑连阴霭,中天峙碧峦。

夜潮千嶂闭,明月九江寒。

更就东林㝛,萧条钟磬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负薪图

落叶被径行客稀,晚风吹树斜阳微。

空山短日惜馀景,野老长镵甘息机。

瀑流侧足巨岩响,峰高倚杖秋云飞。

村林舂黍户将闭,寒谷束荆人未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南昌竹枝辞(其一)

南昌南去尽山溪,白石清沙不见泥。

一到鄱阳风浪黑,行人那更出江西。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齐]韵

南昌竹枝辞(其二)

城边江内出新洲,南北弯弯客缆舟。

莫上滕王阁前望,青天无地断江流。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