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正招饮时权酒局不赴作诗戏之

寒炉火冷浮青烟,劲风刮面如戈鋋。

凝阴不动天欲雪,竟日兀兀成拘挛。

广文才名四十年,天寒坐客犹无毡。

参军官小技能薄,寂寞冷坐诚宜然。

忘形杜老偶相觅,传呼歌舞开华筵。

嗟予简书固可畏,不得对饮檐花前。

谩有糟浆逆人鼻,汝阳口角空流涎。

可能更似苏司业,只与时时送酒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炉火微弱青烟浮,强风吹面似刀割。
阴云密布天欲降雪,整日愁苦如拘束。
广文才子已四十,寒冬坐客尚无毯。
参军职位卑微技疏,静坐寂寞实属常情。
忘形老友偶然来访,唤来歌舞设盛宴。
我忙于公事实畏惧,未能共赏檐花美。
只有浊酒刺鼻味,汝阳徒然垂涎水。
或许更像苏司业,时常赠酒以助兴。

注释

寒炉:寒冷的火炉。
浮青烟:升起青色烟雾。
劲风:猛烈的风。
戈鋋:古代兵器,比喻锋利。
凝阴:阴沉的天空。
兀兀:愁闷的样子。
广文:官职名,指教官。
无毡:没有毛毡取暖。
技能薄:才能有限。
忘形:忘记身份。
杜老:杜甫。
相觅:寻找。
简书:公务文书。
檐花:屋檐下的花朵。
糟浆:劣质酒。
汝阳:形容醉态。
苏司业:古代官职,掌管学校教育。
送酒钱:常送酒作为礼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寒冷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处境的隐晦表达,展现了内心的凄凉与无奈。诗中“寒炉火冷浮青烟”一句,设定了一个严冬的场景,炉火不旺,只能冒出一些蓝色的烟雾,反映了室内外的寒冷。接着,“劲风刮面如戈鋋”则形象地描绘了外面的狂风呼啸,给人一种锋利、刺骨之感。

“凝阴不动天欲雪,竟日兀兀成拘挛”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冬日的氛围,天空阴沉欲下雪,但雪花似乎在空中盘旋而不愿落下,形成一种拘束、不畅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外部环境,也反映出内心的郁闷和压抑。

“广文才名四十年,天寒坐客犹无毡”则转向个人经历,诗人自称有着四十年的文学才能,却仍旧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客人,在严冬里连一件温暖的皮毛都没有。这两句传递出一种才华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个人的孤独和贫寒。

“参军官小技能薄,寂寞冷坐诚宜然”中,“参军”通常是指一类较低级别的武职,诗人自称其在军中的地位不高,能力也有限,因此感到寂寞与孤独。这两句强化了诗人的边缘感和无力感。

“忘形杜老偶相觅,传呼歌舞开华筵”则是对古代隐逸之士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像陶渊明那般超脱世俗,但现实是“传呼歌舞开华筵”,只能通过酒宴来暂时忘却烦恼。

最后,“嗟予简书固可畏,不得对饮檐花前”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悲哀。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隔阂或误解,使得共同饮酒赏花成为了不可能实现的愿景。

“谩有糟浆逆人鼻,汝阳口角空流涎”一句,则是对某些人的轻蔑和嘲讽,他们虽然拥有美酒佳肴,但这种享受却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只能让他们在言语间流露出不屑之态。

“可能更似苏司业, 只与时时送酒钱”则是诗人对于现实无奈的妥协。他们可能就像历史上的苏轼那般,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只能偶尔通过送些酒钱来安慰自己。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个人经历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悲凉感。它不仅是对寒冷冬日的一种描绘,更是一种对于生命境遇的深切反思。

收录诗词(237)

杨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其三)

行藏须信执中难,时措应容道屡迁。

一目全牛无肯綮,騞然投刃用方安。

形式: 七言绝句

和钱济明游官园

虚舟触物本无意,看花得句惭非才。

名园古寺寻春色,不荤勿鄙双鱼鳃。

木奴千头比封户,秋实付与江风催。

因思万点愁人处,何似洞庭金作堆。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宜春道上

艳杏夭桃日日稀,空馀淑气尚迟迟。

谁人为作留春计,莫放风花自在飞。

形式: 七言绝句

岳阳书事

洞庭水落洲渚出,叠翠疏峰远湮没。

重楼百尺压高城,画栋沉沉倚天阙。

湖光上下天水融,中以日月分西东。

气凌云梦吞八九,欲与溟渤争雌雄。

澄澜无风雨新霁,一日万顷磨青铜。

琉璃夜影贮星汉,骑鲸已在银潢中。

湘妃帝子昔何许,但有林壑青浮空。

苍梧云深不可见,遗恨千古嗟何穷。

须臾暝晦忽异色,风怒涛翻际天黑。

乘陵濑壑走魑魅,渟滀百怪谁能测。

忽看舟子玩行险,更欲飞帆借风力。

安得晴云万里开,依旧寒光浸虚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