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种竹可侔千户,拥书不假百城。
何必思之烂熟,热官无用分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六言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种竹和藏书为喻,表达了对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的淡然态度。"种竹可侔千户",意指种植的竹子繁茂,象征着清贫生活的高雅与自足,即使没有千户之家的豪富,也能通过精神上的丰富来抗衡。"拥书不假百城",则强调了知识的力量,拥有丰富的书籍就足以充实心灵,不必依赖于广大的领土或众多的财富。
"何必思之烂熟",诗人认为深刻理解并享受生活并不需要事事都记得清楚透彻,有时候简单的生活和思考反而更显智慧。"热官无用分明",进一步表达了对官场名利的冷嘲,认为热衷于追求权势的人,对于真正重要的事物可能并不明白。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崇尚简朴和重视内在修养的人生态度。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莫赋涧松郁郁,但吟陂麦青青。
为妇读刘伶传,教儿书宁戚经。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
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尊酒酬端午。
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山人本合居岩岭。聊问支郎分半境。
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
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
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
九日登临有故常。随晴随雨一传觞。
多病题诗无好句。孤负。黄花今日十分黄。
记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
江海满前怀古意。谁会。阑干三抚独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