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遂昌道中

怅迢迢、千山万壑,竹杖芒鞋轻度。

满面上、蛮烟瘴雨。不觉沉沉天暮。

村店茅檐,朦胧淡月,照梦儿归去。

又却被、无赖村鸡,未晓唤回,依旧草床孤旅。

天渐明、朝炊才罢,又走羊肠歧路。

行李半肩,萧条书剑,尽染枝头露。

过岭来倦矣,危亭且自少住。

怪竹筐、携来焦饭,簌簌万千沙土。

手掬寒泉,坐餐林下,不辨甘和苦。

劝行人且饱,前途未知谁主。

形式: 词牌: 十二时慢

鉴赏

这首清代俞士彪的《十二时·遂昌道中》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孤独。"怅迢迢、千山万壑,竹杖芒鞋轻度",以轻装简行的场景,展现出诗人坚韧的意志和对未知路途的淡淡哀愁。"满面上、蛮烟瘴雨",形象地描绘出旅途中的恶劣环境,暗示着身心的疲惫。

"不觉沉沉天暮",时间悄然流逝,诗人沉浸在旅途中,直到夜幕降临。"村店茅檐,朦胧淡月,照梦儿归去",月光下的梦境短暂而美好,却被村鸡无情唤醒,再次陷入孤寂。"行李半肩,萧条书剑,尽染枝头露",描绘出行囊沉重,沿途景色凄凉,只有露水相伴。

"过岭来倦矣",表达了长途跋涉后的疲惫,诗人选择在危亭稍作停留。"怪竹筐、携来焦饭,簌簌万千沙土",揭示了旅途生活的艰苦,连食物都变得粗糙。"手掬寒泉,坐餐林下,不辨甘和苦",表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不论滋味如何,都能坦然接受。

最后,诗人以"劝行人且饱,前途未知谁主"作结,提醒自己也劝诫他人,前方道路未知,唯有珍惜当下,吃饱喝足,为未知的明天做好准备。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生动,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人生的哲理。

收录诗词(216)

俞士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香子.壬子清明时客龙泉县

流滞荒城。无限凄清。正愁时、谁道清明。

韶华游冶,怕杀关情。也不须提,不须问,不须听。

独自行行。多少山程。梦回时、月冷茅亭。

鬓丝渐变,带眼堪惊。总没人知,没人见,没人疼。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夏初临.初夏客庆元县

树静无风,山昏欲雨,溪桥流水潺潺。

欲买春光,空阶但有榆钱。行人何事留连。

听枝头、多少啼鹃。客窗昼永,纹枰懒敲,湘簟初眠。

年时此际,匹马东游,骄阳曝背,沙土迷天。

归来未久,而今更滞松源。几许流年。

怎都来、客里愁边。又惊看。红榴半开,霁月初弦。

形式: 词牌: 燕春台

水龙吟(其一)客中怀徐武令

无端落魄羁游,离愁客路争迢递。

征鞍初卸,布帆重挂,几多劳瘁。

淮水秋风,广陵夜月,老人容易。

恨文期酒社,经年冷落,又何事、长留滞。

最忆南州高士。赋初成、千金争赏。

湖楼依旧,当时胜侣,长萦寤寐。

沙岸蒹葭,草堂风雨,两怀谁寄。

待归时与借,京山新句,消侬尘思。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二)

龙州石岭嵯峨,招提旧是经行处。

秋英佐酒,春泉煮茗,那时俦侣。

俯仰人生,存亡易感,去留无据。

叹斜阳逝水,寒沙乱石,无情物长千古。

惆怅辽东人去。怪前游、凄凉非故。

鹃啼鹤唳,花残僧老,不堪凝伫。

两岸烟云,半山松竹,一堂钟鼓。

向风前洒尽,几行清泪,似西州路。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