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礼佛修行不较多,何须特地起干戈。
直饶打得回头后,兔子何曾离得窠。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原妙所作的《颂古三十一首》中的第十五首,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修行与世俗冲突的问题。诗人通过比喻,指出修行者如果过于执着于佛法,甚至为此引发争斗,那么即使修行有所成就,也只是像兔子一样,无论如何奔跑,最终还是离不开自己的本性或初始的状态("兔子何曾离得窠")。诗中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对修行本质的理解,而非外在的争斗。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乐,富有哲理。
不详
赵州狗子佛性无,十分春色播江湖。
几多摘叶寻枝客,空使洛阳花满途。
自小丹青画不成,年来始觉艺方精。
等闲掷笔成龙去,换却时人眼里睛。
幸然无事鼓风涛,激起洪波万丈高。
直得浑家都浸杀,至今平地浪滔滔。
眉毛罅里积山岳,鼻孔中藏师子儿。
南北东西无限意,此心能有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