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亭

亭宇凭虚空,结构出妙境。

攀援藉葛藟,毫末凌光景。

豁达四天通,夷犹双目骋。

云生当正襟,风起吹方领。

泉脉散千峰,湖波澄万顷。

烟霏自开敛,鱼鸟各翔泳。

即事天机深,忘言外物屏。

始知世上日,不比山中永。

形式: 古风

鉴赏

《六合亭》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描绘了六合亭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在此地的深刻感悟。

首先,亭宇独立于虚空之中,其构造巧妙,仿佛自然的一部分。诗人通过“攀援藉葛藟,毫末凌光景”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从低处向上攀登的过程,以及在高处俯瞰美景的情景。这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高度,也象征着心灵的提升与超越。

接着,“豁达四天通,夷犹双目骋”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六合亭视野的开阔与自由。诗人仿佛能穿越天地,双目所及之处皆是广阔无垠的景象。这种豁达与自由,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也是对心灵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云生当正襟,风起吹方领”则描绘了六合亭周围环境的动态美。云雾缭绕,随风而动,仿佛与人的衣襟相呼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泉脉散千峰,湖波澄万顷”两句,将视线转向山间与湖面,展现了六合亭周边山水的丰富层次与宁静之美。泉水从千峰中流出,湖面波光粼粼,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烟霏自开敛,鱼鸟各翔泳”则进一步描绘了六合亭周围的生态多样性与和谐共生。烟雾时聚时散,鱼儿在水中游弋,鸟儿在空中飞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与敬畏。

最后,“即事天机深,忘言外物屏”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深刻体验与感悟。面对六合亭及其周围的景象,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宇宙的真理,达到了一种超越语言所能表达的境界。这里的“即事”指的是眼前的景象,“天机深”则暗示了宇宙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忘言”则是指超越言语的限制,达到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始知世上日,不比山中永”作为全诗的结尾,诗人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六合亭所在之地与外界世界的差异。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放慢,日复一日的流逝变得不那么重要,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永恒的境界。

综上所述,《六合亭》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与觉醒。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美亭怀徐少湖

林麓莽苍苍,亭幽人独上。

萦回瞰岩岫,沃衍观田壤。

嘉卉散异芳,珍丛发新爽。

微阴益峰高,始霁壮泉响。

迹羡鱼鸟闻,心忻草木长。

不谐意所钦,终未极兹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德兴县公署

开门日无事,苍然岚气入。

瀑泉流向城,山鸟鸣在邑。

公室剪茅茨,土阶无等级。

闲旷惭使职,淳质见民习。

几案簿书空,舆台端拱立。

驰驱何以慰,时雨润原隰。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游麻姑山

云出本无心,择栖多奇巘。

类予慕真胜,涉趣不知远。

初缘碧涧行,几傍丹崖转。

林追去虎踪,蹬蹑飞猿践。

泉流递浅深,岩谷变阴显。

濆瀑遇留憩,石床时仰偃。

桂芳洞里秋,霞映山中晚。

探异寻前期,入幽忘后反。

神游力不悁,理惬情俱遣。

天路如可梯,欲以微官免。

形式: 古风

仙都观

吾生罔象求,飘忽御冷风。

举足践元气,天门见开通。

美哉不死庭,观阙何严崇。

琪树敷珍叶,虚空出蕊宫。

仙人初降止,鸾鹤纷来同。

赪霞晃裾袂,二曜明两瞳。

玉体垂一臂,接我游高空。

手授玄简文,跪读未及终。

倏值冲焱过,吹堕绿云中。

恍若形骸丧,俄顷还旧躬。

因思在人世,扰扰如鼠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